听书 - 嫡姐夺气运?她被未来皇帝宠上天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这是紫气?”

司菀有些不太确定,语气犹疑。

系统给出肯定的回答:“正是紫气,乃真龙天子之兆。以往太子被歹人戕害,虽立下赫赫战功,却仅能称得上骁勇,于继位无益,直至那日并蒂莲盛开,他身上才出现第一缕紫气。

而并蒂莲绽放,是宿主赠予他的福运,他所有的一切皆系于你,对你的情意越浓,紫气就越深厚。

宿主瞧瞧这几乎要将他整个人笼罩在内的紫云,不仅代表了气运,更是彰显出太子的心意。

他爱惨了你!”

系统电子音透着几分肉麻。

听到系统的话,司菀僵在原地,仿佛煮熟的虾子般,浑身滚烫,耳根都泛起红玉般的色泽。

她抬起头,直直迎上太子的目光,答道:

“以往我总觉得,嫁人成亲对女子而言是一种束缚,但殿下与其他男子不同,并非以妇道限制女子的迂腐之徒,我也想认真和殿下相处。”

司菀没有贸然答应太子的求亲,她还需要时间考虑这件事。

但她隐隐能感受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她对太子是有情的,只是这份情意尚且朦胧,像是刚破土的嫩芽,微弱又稚嫩。

司菀不愿辜负太子,也不愿辜负自己。

无论结果如何,只有尝试过才不会遗憾。

这么想着,司菀握住青年的大掌,与他十指交叠。

一人白皙纤细,一人强健有力,对比格外鲜明。

太子黑眸透出浓浓震惊,心神瞬间凝固,随即便被铺天盖地涌来的狂喜冲散。

他心跳如擂鼓,嗓音颤抖的问:“菀菀,你当真愿意?我不想勉强你。”

嘴上说着不想勉强,太子心里却盘算着该如何将一切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

只要菀菀身边再无其他竞争对手,自己终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左不过多等些时日罢了。

反正他等得起。

“我愿意,只是殿下莫要忘了刚才说过的话,我不喜欢和别人分享伴侣,否则……”司菀杏眸略微眯起,闪过明显的威胁意味。

太子非但不以为忤,气息还急促几分,喜不自胜的模样。

菀菀承认自己是她的伴侣!

太子面皮涨得通红,直勾勾盯着女子明艳无双的面庞,水盈盈的眸,红润润的唇,越看心跳越快。

到了后来,殷红血珠滴落在地,竟是流了鼻血。

“这是怎么了?”司菀赶忙拿起锦帕,为太子止血,而后又让青年躺在榻上,取来冷水,轻轻擦拭他的额头。

“无碍。”

太子咬了咬牙,暗骂自己不中用,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能激动到这种程度,多看心爱的人一眼,便神思不属,气血翻涌。

毕竟人生前二十载都没有这样的经历,太子一时间措手不及,实属正常。

等一切收拾妥当,司菀才回房歇息。

系统在她脑海中乐得直打滚儿。

“宿主,太子也太纯情了,看你一眼就流鼻血,你说他刚才在想什么?哈哈哈。”

“我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司菀翻了个白眼。

系统哼哧哼哧猜测:

“太子内家功夫不错,血气旺盛,筋骨健壮,以往又未曾纳妾蓄婢,用不近女色来形容也不为过。

我估摸着他应该看过几本避火图,想的多了些,才会在此等暴雨不歇的时日上火。”

“什么避火图?别胡说!”司菀面颊有些发烫。

系统笑得愈发嚣张。

过了好半晌,司菀洗漱一番,吹熄烛火,躺在床上。

眼前昏暗一片,只能隐约瞧见帐幔的轮廓。

“我也想看看避火图。”

系统:“……”

糟糕!它的宿主好像学坏了。

翌日清早,司菀顶着黑眼圈起身,刚踏出房门,便直直撞上安平王。

安平王关切发问:“司大姑娘,没休息好吗?可是因为司清嘉的事情烦心?”

司菀有些心虚,面上却丝毫不显,缓缓摇头。

如今的司清嘉,怎么可能让她烦心?

两人并肩而行,来到太子房间前。

安平王抬手轻叩门板,等内侍开门后,他抬脚踏入,便瞧见了英挺出众的青年。

与以往神采奕奕的模样不太相同,今日太子一反常态,眼眶下同样染着青黑之色。

安平王不敢置信的回头,看了看司菀,又看了看太子。

暗骂自己多嘴,不该乱说话。

“安平王,怎么了?”太子负手而立,问。

安平王连连摆手,“无事。”

司菀坐在案几前,小口喝着占城稻熬的粥,米香浓郁,热气腾腾,在洪灾肆虐下,已经算是最好的吃食了。

“在水则碑附近巡检的军士摇了红色旗帜,说明水位尚未降下。”

安平王将阳县目前受灾情况原原本本告知太子。

“安排全县的甲长,由其通知管束的十户人家分别前往瓮山避险,再派府兵乘坐民船,搜寻遇险的灾民,一并送往瓮山。”太子沉声吩咐。

“除了本县,记得派人通知下游的州县。”司菀温声提醒。

“另外,瓮山上还需要搭建疫棚,大夫得盯紧些,毕竟山间地狭,灾民又多,很容易爆发瘟疫。”

安平王点头应诺,用炭条一一记下。

原本阳县的百姓面对天灾,一个两个全都心生绝望,怨声载道,但得知太子亲自赶往此地,疏散灾民,一时间好似佛光普照,顿时精神起来,不复先前的萎靡。

按照他们的说法,还以为自己已经被朝廷所抛弃,哪知道身份如此尊崇的贵人和他们共同御险,证明还有希望。

也愿意配合救灾的军士。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无数封奏折却似流水般被送到御前。

不少言官参劾太子,称琉河之所以冲垮堤坝,是因为先前遍设三连沼时,工匠维修不当,偷工减料,才会酿成恶果。

必须即刻召回太子,彻查修缮堤坝的工序。

参劾一事,也有不少皇子的身影,不过还没有直接撕破脸。

堪称暗潮涌动。

赵太师和宣威大将军不约而同为太子争辩。

要知道,如今亲赴阳县救灾之人是太子,若仅因为几句莫须有的猜测,便将太子召回,岂不是寒了他的心?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