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程寻皱眉, 瞧了苏凌一眼, 心情颇有些复杂, 小姐姐虽说长的中性,可是兴趣爱好方面,确实还是一个女孩子啊。而且不喜欢金银珠宝,果然是富贵人家长大的女孩子。
看她皱眉思索, 苏凌轻咳一声:“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没有。”程寻连连摆手。喜欢荷包, 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既然他喜欢, 那就尽量满足呗。青色的荷包?苏同学喜欢青色啊。她笑了笑:“我知道啦, 明儿见。”
苏凌颔首, 眉目含笑:“明天见。”
程寻回到家后, 来不及更衣,就翻着箱奁找东西。
雷氏见状一怔:“呦呦,你找什么呢?”
“找荷包啊。”程寻停下动作, 抬头冲母亲笑一笑, “我记得江婶给我做过一个青色荷包,绣着竹子, 我没用过, 就收在这里了。”
“荷包破了?”雷氏笑问,“一定要青色那个吗?江婶不是给你做了好几个吗?”
程寻含糊应了一声,忽然她眼睛一亮, 惊喜道:“找到了。”青底绿竹, 格外精致。她心说, 这荷包精致得像工艺品一般, 比起从绣庄买来的也不差了,不知道小姐姐会不会喜欢。
雷氏打量了一眼,笑道:“这青荷包,倒也挺称你们的学子服。偏生你怪脾气,不给戴。”
程寻嘻嘻一笑:“我这不是知道错了么?”这就给荷包找个好主人。
她仔细端详着荷包,雷氏定了定神,轻声道:“呦呦,你在书院里头,有没有走得近的同窗?”
“嗯?”程寻不解,她想了一想,“没有。娘,我答应了爹和二哥,要好好学习,远离同窗。”
她说这话时颇为心虚,她确实同父亲约法三章了,可是她近来和苏同学走的可不远。
“真没有走的近的?”
程寻有点意外,怎么母亲的神色看着不像是放心,倒像是有些失望的模样?她打起精神,越发认真严肃:“没有,我只想着学好功课。”
雷氏轻叹一声:“我以为书院里的学子和你年纪相仿,有和你投契的……”
“没有没有……”程寻唬了一跳,连连摆手,极力否认,“我进书院只是读书,别的什么都不想。”她绝对不能承认她和哪个同窗走得太近,她还想继续上学呢。
“这样啊……”雷氏点了点头,继而又皱了眉,“呦呦……”
“娘,您说。”程寻一颗心晃晃悠悠,真怕娘也说出一句“你别去上学了”。
她等了好一会儿,只等到母亲说了一句:“呦呦,你既然进了书院,那就好好学习。”
程寻大力点头,认真保证绝对会一心求学。
雷氏又与女儿闲话几句,起身离去。
程寻有点莫名其妙,但是思来想去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的事情。她重新将注意力放回荷包上,出门找江婶要了一点安神的香片,小心放进荷包里。
抚摸着荷包,她忍不住轻叹一声。她在这儿的生活,哪儿哪儿都好,只有一点不好:交朋友也得小心翼翼,瞒着别人。
次日清晨,程寻进学堂时,苏凌还未到。她将荷包放在了苏凌的书桌上,转念一想,好像不大妥当。她索性又拿了一本书,盖在荷包上。
她绕着苏凌的书桌转了一圈,乍一看,什么都看不出来。她满意一笑,回自己位置上坐了。
取出书读着的同时,她暗暗留意着苏凌。她很想知道小姐姐等会儿会是什么反应。
苏凌刚一走进学堂,就向程寻看去。不出意外,她眼神一闪,移开视线的同时坐直了身体,佯作认真读书。
果真在看他。
轻轻勾一勾唇角,苏凌心情大好。
书桌上的课本,一看就是被人动过的。苏凌取出放在书下的荷包,虽远不比他现在用的,但做工精致,分明是用了心的。
伸手捏了捏,荷包里明显另有其他物品。苏凌挑眉,打开荷包,淡淡的香味扑面而来。见是安神的香片,他眉眼晕染了极淡的笑意。
将荷包小心收好,他随手抽了本书,看也不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程寻自他进学堂开始就留神他的举动。她猜想苏凌同学肯定看到了放在书下的荷包,可是怎么等了好一会儿也没反应?江婶做的荷包,很精致的,颜色也是苏凌最喜欢的啊。
耐心一点点减少,程寻正琢磨着要不要假装捡掉落在地上的东西扭头看看,忽然听到身后抑扬顿挫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程寻一怔,那夜在小舍避雨时两人比赛背书的场景蓦然浮上心头。她轻轻一笑,低头看书。
下学后,程寻特意逗留了一会儿,眼看学堂里的学子几乎都走光了,她才回头看向苏凌:“苏同学,荷包你喜欢么?”
苏凌抬眸:“你给的?”
程寻心下惴惴,荷包这谢礼委实太轻了一些。而且,她后知后觉想起来,有不少人拿荷包香囊传情。虽说她和苏凌都是女孩子,可苏同学未必知道啊。
她心念转了几转:“是啊。江婶做了很多,我看正好有青色的,就顺手拿过来给你。”
苏凌扯了扯嘴角:“江婶?”不是她做的?
“对啊,江婶。她针线很好,我的荷包、香囊、笔袋都是她做的。”程寻觑着苏凌的神色,“我还有个松花色的,跟你的挺像的。”她冲他笑笑:“你若不嫌弃,就先用着。多谢你教我射箭。等以后有了机会,我再好好酬谢你。”
苏凌在心里默默重复了一遍她的话:她有个同样的荷包?他“嗯”了一声:“举手之劳罢了。”
“才不是。”程寻下意识反驳,“这怎么能说是举手之劳?分明是大恩大德。我得回去啦,你也赶紧去膳堂吃饭吧。”
微薄的谢礼竟然送了出去,程寻今日心情不错,比平时多吃了小半碗饭。
父亲程渊瞥了她一眼:“呦呦,明日你随你母亲进京一趟。”
程寻微愣:“可明天不是休沐日啊。”
程启有心和小妹好好说叨说叨,但很明显现在不是说话的机会。他只拧了眉:“好了,我知道了,先进去吧。”
“嗯。”程寻暗松一口气,跟在二哥身后进了学堂。
其他学子们陆陆续续走进。
苏凌进来时,程寻正向远方眺望来让眼睛休息。偶一抬头,正撞进苏凌幽深如潭的双眸中。
两人目光接触,苏凌双目一亮,轻轻牵牵嘴角,冲她露出了笑容,而程寻则下意识移开了视线。——她刚在二哥面前扯了谎,这时正心虚呢。
将头扭向窗外的她,并不曾看到苏凌在一瞬间微僵的神情。但很快,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
苏凌垂眸,缓缓行至自己的座位,轻撩袍角,坐了下去:“程寻!”
“啊?”程寻没有错过苏凌这并不高的声音,她悄悄瞅了一圈儿,确定没看见二哥的身影,才转了身,望着苏凌,“怎么?”她说话又轻又快:“你有什么事吗?等会儿夫子就来了……”
因为她这句话,苏凌唇角微微勾起。他故意慢悠悠道:“哦,是有一件事,你昨天看的那本书,落在我那里了……”
程寻瞪大眼睛,惊慌之色自脸上一闪而过,她小声道:“别说这个,当心给夫子听到……”忽然,眼角的余光扫到窗外的人影,她忙说了一句:“等会儿再说。”就迅速转了过去。
苏凌双目微敛,隐约带着笑意,瞥了窗外一眼,看到正同杜聿说话的程夫子。他随便翻了本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他读《大学》,程寻的脸竟然腾地红了,手心也渗出了汗意。她定了定神,取出课本默读。昨夜没有睡好,她有点精神不济,还隐约有些头痛。
今日早课,有两个学子未至,据说是昨夜冒雨回学舍,着了凉。
商四叔去请了大夫,杜聿帮他们向夫子告了假。
程寻这才知道,昨夜有不少同窗被困在了膳堂,有一部分直接宿在了膳堂,也有人则冒雨赶回学舍……
摇了摇头,程寻轻叹一声,都是这鬼天气闹的。
下学后程寻同兄长一起回家,也抽不出时机跟苏凌对口供,她直到这日上午苏凌给她带算经时,才小心说道:“苏同学,我想同你商量件事情……”
“什么?”苏凌微微一笑,假作不曾看到她将算经悄悄放在课本最下面的小动作。
“昨天谢谢你收留,万一有人问起,能不能不要说出来?”程寻半仰着头看他,涂的黝黑的面孔上有恳切,有不安,亦有赧然。
苏凌眸中漾起极浅的笑意:“哦,可以,不过为什么啊?”
程寻有些急了,她摆了摆手:“不为什么,就是我自己跟人说是在文库待了一夜,让人知道扯谎,多不好。”
点了点头,苏凌忍着笑意:“可是,这种事情,为什么要扯谎呢?”
“嗯?”程寻没有认真解释,只含糊说了一句,“不想让人担心。”瞥了苏凌一眼,她内心深处隐约生出一些疑惑来:按说苏凌是女孩子,为了名声,听到这样的提议,应该觉得欢喜,立时赞同才是,怎么还反应不过来,非要问个理由?
一眼瞥见蔺夫子握着一卷书走了进来,程寻低声说一句:“好了,夫子来了。”不再提起此事。
——她心想可能她提醒苏凌同学也是多此一举,爹娘二哥未必会再找人核实此事。主要还是她自己扯了谎之后心虚。
她心虚的后果就是认真研读算经。对她而言,这确实是一个转移注意力的好法子。
傍晚下了学,程寻就在自家院子里的石桌旁,捧着算经看得入神。
程启看到,随口问了一句:“看的什么?”
“算经。”
“谢娘子那本?”
“嗯……”
“你又去文库了?”
程寻猛然意识到不对,抬眸看向二哥,果见其面色已经黑沉下来。她思绪转的飞快,巴巴解释:“没有,是我记错了,我是清早回家洗漱的时候,忘在了房里,没有再去文库。”
“你先把书放下。”程启见小妹乖乖照做,怒气稍减。他上前几步,在她对面坐了,神色略微缓和,“你别怕,我不是要指责你。”他轻轻叹一口气:“我不是不让你看书……”
程寻点头,十分赞同的模样,认真耐心地听着二哥的分析教导,时不时地点头应和两句,表示自己受教。
这种发生在他们兄妹之间的对话,于她而言,已经不新鲜了,但是每一次她都得摆正态度。
好在程启并不曾怀疑旁的,劝导了两刻钟后,还笑了一笑:“你擅长算学,兴许有朝一日能像谢娘子那般著书立说呢。”
“二哥太高看我了……”
“好了,不打扰你了,你既然要学,那就好好学。”程启又叮嘱两句,起身离去。
望着二哥的背影,程寻长长舒了一口气,这事,大概就这么过去了。
她隐隐约约有些羞愧,她说服父母,女扮男装在自家书院读书,该一心学习才是,不应该被旁的事情分去心神。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程寻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业中去。
那夜在小舍,苏凌分明感觉到两人关系靠近了不少。可是天一亮,似乎又不一样了。程寻又是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样,连之前时常的偷看,也都不见了,仿佛那一夜她真是独自在文库度过的。
这感觉,还真是,让人不大喜欢。
——沉迷于学习的程寻对这些并不大清楚,她每日生活极有规律,也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这日下了学,她回到家,刚进院子,看见了数日不见的杨姣姑娘。看情形,杨姣似是正要离去。
一个要进,一个要出,两人正好打了照面。
杨姣微愣之后,抿了抿唇,笑意自眼中流泻出来:“程公子。”
程寻下意识侧了侧身子:“杨姑娘。”
杨姣低头,从袖袋中掏出一物:“程公子回来的正好,我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嗯?什么事?”
深吸一口气,杨姣秀美的面容上略微带了些羞赧之色:“还是上次的事情,我准备了一些薄礼,谢另外一位公子,想让程公子帮忙转交。”
程寻眨了眨眼,她想起来了。她扫了一眼杨姣手上的东西,这是要给苏凌的谢礼?
“这是算筹……”
所处书目:《易钗记》
任务一:进入崇德书院(已完成)
奖励:一目十行技能
任务二:正在读取中……
一看到熟悉的“正在读取中……”,程寻额角跳了跳,果然还是熟悉的系统。
下面的一行绿色小字“是否隐藏系统面板?”吸引了她的注意。程寻精神一震,想也不想就点了“是”。
头上顶个别人看不见的面板整整三年,她做梦都想它能隐藏起来。
透明面板瞬间消失不见,她轻舒了一口气,觉得仅剩的那个一元钱硬币大小的绿色logo还挺别致的。
等等,方才系统显示,她有个已完成的任务是进入崇德书院读书,而且任务奖励是“一目十行技能”?
没看错吧?她三年前就进书院了啊。现在才告诉她,她完成了一个任务,奖励了一项技能?
程寻点开面板,重新看了一遍,没错,确实是这样。一目十行啊!在她的记忆里,“一目十行”常和“过目不忘”连用,阅读速度快,记忆力好。她记忆力本就不错,拥有了这项技能,岂不就成了速读高手?
看来这系统还挺有用啊,虽然说太迟钝了一些。
她暗自心喜,没注意到那边苏凌已经跟随杨夫子进了学堂。
程启将学生交给杨夫子,简单关照两句,见学堂里的学子端正认真,再看看正在外边罚站的小妹和纪方,他皱了眉,转身离去。
杨夫子打量了一会儿新来的学子,问:“……叫什么来着?”
“苏凌。”
“哦,文山提过。哪个苏凌?怎么写?”
“凌霄的凌。”
杨夫子颔首:“哦……”他指一指讲堂内左手边最后一张空着的书桌:“你先坐那里去。”
讲堂外的程寻正凝神细听,准备做杨夫子的“题四”,可是杨夫子安置好苏凌后却道:“今日课试就先到这里,程寻去把答卷收上来整理好。”
众学子纷纷松一口气。
程寻一怔,她应了声是,将《四书章句集注》经由窗户放到自己桌上,从正门进了讲堂,从前往后,挨个收答卷,整理好后,恭敬地呈给站在门口的杨夫子:“夫子请过目。”
杨夫子睇了她一眼:“程寻你过来。”
程寻捧着一沓答卷,跟了上去。
师生两人走了数十步,在一棵粗壮的柳树旁停下了下来。
杨夫子盯着程寻瞧了好一会儿,直到她心里发虚,他才叹了口气:“你是不是觉得今日为师罚你,很没道理?”
程寻连忙摇头:“没有,今日是弟子的不是。”
前世今生的上学经验告诉她,在课堂上传递或者私藏小纸条都是不遵守纪律的表现。杨夫子说是罚她站在外边。可是因为苏凌的出现,她也没站多久。
事实上在大周没有体罚学生一说,今日之事给任何人知晓,也只会夸一声杨夫子是个严师。
“你在算学上有些天赋,不要埋没了。”杨夫子伸手,在程寻肩头拍了一下,“程寻,那纪方是伯阳侯家的小公子,无需考取功名。你和他不同,你别忘了,你到书院来,究竟是为了什么。”他说着略微缓和了神色:“当然我也知道你在经义一道上缺乏天分,科举之路会可能走得艰难一些……”
程寻站直了身体,做认真聆听状。面对杨夫子殷切的目光和谆谆教导,她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她是个女孩子,除非皇帝科举改革,否则她这辈子跟科举无缘。而且她进书院读书,是因为她喜欢上学,学习能让她快乐。
谁愿意家里有一所学校自己却是个文盲?
她能听出来,杨夫子疑心她跟纪方来往甚密。这也难怪,课试传纸团,确实关系匪浅。可她自己很清楚,她不可能与纪方走得太近。她一直记得她和父亲的“约法三章”。
只是这话,不好对杨夫子细讲。
沉默了片刻,她鞠了一躬:“谨遵夫子教诲。”
——手里捧着一沓纸,她也不方便施礼。不过好在杨夫子并未介意,他伸手接过答卷,面色和缓:“去吧。” 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