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复山河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养心殿。

“首辅,陛下急着诏我们入宫,所为何事啊?”

赖耀华上前询问道。

皇帝和百官之间的关系不好,连带着内庭和外廷之间也闹的很僵。

作为冲锋陷阵的主力,都察院御史台一直都不受宦官待见,想要打听消息都难。

不过宦官们,也是要看人下菜。

能够无视他这左都御史,但首辅的面子肯定会给。

“南边传来六百里紧急军情,想来会和这有关系。”

万俊辉皱着眉头回应道。

看得出来,对赖耀华没水平的问话,他很是不满。

中下层官员也就罢了,左都御史可是朝廷的要员,缺乏政治敏锐度可不行。

赖耀华上位以来,御史台掀起的几次大动作,没有一次成功的。

局势发展到现在,更是让矛头直接对准了皇帝。

君臣关系急剧恶化,他统领的都察院御史台,最少需要负三分之一的责任。

这种专心搞内斗的下属,谁是上司都不会喜欢。

偏偏为了朝中派系平衡,又不能拿掉赖耀华,不然清流集团会发疯。

“南边,六百里加急。”

嘴中嘀咕了一句,赖耀华当即闭口不言。

暗示到这一步,实际上已经非常明显了。

江南地区的叛军,已经被朝廷剿灭,就算还有余孽作乱,也配不上六百里加急。

唯一值得朝廷高度重视的,唯有安南战场。

皇帝这么急匆匆的把大家召集过来,要么前线大获全胜,要么遭遇惨败。

前者的概率明显更高,真要是吃了败仗,前线将领肯定会拼命捂盖子。

报喜不报忧,这是大虞的老传统。

一般等到噩耗传到京师,那基本上都是乱子搞的太大,实在是捂不住盖子。

以勋贵系的能量,除非是折损数万大军的惨败,不然完全可以把事情遮掩起来。

对李牧的军事能力,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就算没有一举荡平安南,也不可能遭遇惨败。

小插曲结束,永宁帝笑容满面的进入大殿。

“诸位爱卿,刚刚收到消息,汉水侯在安南大破敌军。

现在官军已经收复多座州府,其中也包括反贼的老巢升龙城。

汉水侯上奏,希望朝廷派出得力官员,重建交趾布政司。

兹事体大,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意见。”

永宁帝笑盈盈的说道。

不过群臣从他笑容中,还是读懂了嘚瑟之意。

安南之战爆发不过半年,朝廷发起反攻才数月,就拿下了安南国的首都。

再挑剔的人,对这份战绩也该满意了。

“恭喜陛下!”

“贺喜陛下!”

……

永宁帝的话音落地,群臣立即给予了最热烈的反应。

最近几年,安南人闹腾的厉害。

先是支持白莲教叛军,接着又再三挑衅大虞,大家心里都憋了一肚子的火。

一个番邦小国这么来回折腾,如果不以雷霆手段镇压下去,大虞天朝上国的尊严就全没了。

前面大家反对战争,那是担心安南战争旷日持久,要消耗大量的国力。

当收到安南率先发动战争的消息后,朝堂上的反战派,也被动成为主战派。

现在前线大获全胜,各方都松了一口气,大家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有一个北虏就够了,再来一个南蛮,真心折腾不起。

作为朝廷要员,没人想把国家治理的一团糟,谁都想自己在任上做出成绩留名青史。

大部分官员,都曾有过以天下为己任的经历,并还为之努力奋斗过。

后面走向堕落,那是奋斗失败,理想败给现实的结果。

“陛下,安南之战尚未完全结束,重建交趾布政司需要慎重啊!”

户部尚书庞承杰第一时间反对道。

开疆扩土是好事,但地方治理是需要花钱的。

安南离开大虞上百年了,在当地的统治基础,早就不复存在。

重建交趾布政司,可不仅仅只是一个省级衙门,下面的一众州府行政机构,全部都要铺设起来。

为了镇压地方反对势力,还要供养大量的军队。

想要长治久安,又要向当地输送移民,大力推广中原文化。

前前后后需要投入的经费,怕是要消耗上千万两白银,才能把安南地区消化掉。

搁在王朝鼎盛时期,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巨额的投入,拆分成十余年完成,财政压力虽大,却是可以承受的。

“庞大人,你担心的确实有道理。

可交趾离开大虞这么多年,好不容易重回朝廷的怀抱,朝廷总不能不闻不问吧!”

武乡侯当即回怼道。

勋贵系巨头们都在地方上,导致在中央政府的话语权下降。

可再怎么下降,比起前些年,还是提高了不少。

涉及到自家团体的利益,肯定要据理力争。

“侯爷,朝廷财政怎么样,大家都是知道的。

要重建交趾布政司,没有上千万两白银,根本不可能搞定。

就算直接让两广的军队,入驻交趾地区,开销一样非常巨大。

北虏蠢蠢欲动,随时可能南下,我们必须优先加强北疆防线。

除此之外,海防也必须重视起来。

随着关税的征收,东南沿海各省实质上已经开关,与之相伴的是海盗丛生。

如果不加强水师力量,要不了多长时间,倭寇之乱又会重演。

……”

转瞬的功夫,庞承杰甩出了一堆必须花钱的事项。

哪怕是之前户部强烈反对拨款的项目,现在也被列支出来。

站在户部的立场上,广西就是赔钱身份,更南的交趾只会赔的更多。

当年老祖宗选择放弃交趾,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财政上的考虑。

“尚书大人,说的不错。

朝廷当以稳健为上,交趾布政司丢了那么多年,没必要为了面子硬撑。

既然官军教训了安南国,那就赶紧撤军吧!

朝廷财政不富裕,不能无休止的在安南和敌人耗着。”

赖耀华开口之后,一众清流纷纷响应。

对他们这些放眼只有大虞的官员来说,安南那种蛮荒之地,完全是可有可无。

与其把朝廷有限的经费,消耗在战争中,不如他们自己找机会分了。

勋贵系不讲规矩,自己从地方上征税解决军费开销,都不让他们过手。

哪怕是朝廷最重视的边军,都只能拿六七成饷,勋贵系的武装居然能拿到足额的军饷,这实在是太过浪费。

对这些官僚来说,最重要的是赶紧停止战争,把地方行政大权从勋贵手中收回来。

双方开启唇枪舌战的辩论,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勋贵系很快落入下风。

幸好不是大朝会,不然凭借人数优势,勋贵系的官员会怕是当场能被喷自闭。

“够了!”

“朕,让你们过来议事,不是听吵架的!”

永宁帝当即呵斥道。

被群臣们这么一闹,他的好心情瞬间没了。

本以为重建交趾布政司,这种炫耀武功的机会,能够得到群臣的支持。

现在看来,他完全是想多了。

除了勋贵系坚决主战外,文官集团对这场战争,并不是那么感兴趣。

抬高这场战争的历史地位,声望是皇帝的,荣耀是勋贵的,对文官集团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看似在反对重建交趾布政司,实际上是在压制皇帝和勋贵系的影响力。

户部缺钱,只是明面上的理由。

真要是想重建交趾布政司,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也有钱少的玩法。

大不了先把架子搭起来,让下面的行政机构暂时空置。

后续迁移一部分人口过去,在当地大肆屯田。

靠屯田的收入,供养当地驻军,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财政开销。

“陛下,息怒!”

群臣齐声回应道。

见到这一幕,永宁帝的脸色瞬间阴沉起来。

作为皇帝,无法掌控朝堂,无疑是失败的表现。

乾纲独断,偶尔用用可以,用的次数多了,皇帝就会沦为百官的背锅侠。

“哼!”

冷喝一声之后,永宁帝当场拂袖而去。

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先搁置起来。

不过这是暂时的,交趾问题,朝廷总得给出一个答复。

要么撤军,要么在当地建立统治。

其余官员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内阁和六部这些权力机构,却不能一直推诿。

反对重建交趾布政司,那就得拿出新的解决方案。

今天的争吵是台前博弈,后续则是幕后博弈。

从结果上来看,勋贵系在重建交趾布政司的问题上,立场并不是那么坚决。

否则,在提出方案前,应该先游说朝中百官的支持。

至少两广、云南等地出身的官员,在这个问题上,完全可以争取过来的。

其他地方的官员,如果拿政治利益交换,也能争取一部分人支持。

刚才的争吵中,就有不少官员作壁上观,从头到尾都没有发表意见。

本质上,政治就是互相交易妥协的结果。

只要给的利益足够大,偶尔背叛一次自己的利益集团,也是可以商量的。

永宁帝明显放不下身段,拿利益同百官进行交易,才会出现刚才的尴尬局面。

……

宝胜府。

大军一路西撤,终于摆脱了追兵。

突围成功的越军高层,脸上却没有任何喜色。

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失去的太多。

“诸位爱卿,刚刚收到消息,敌人的追兵在太原停住了脚步。

第一阶段的反虞大战,我朝获得了战略性胜利。

熬过了最困难的日子,接下来就该我们发起反攻了。

诸位爱卿,可有破敌之策?”

胡新波卖力的忽悠道。

从疆域上看,现在的大越皇朝,仿佛进入了三足鼎立时代。

虞军控制了四分之一的土地,各路叛军控制了三分之一的疆域,剩下的土地则在他们手中。

可土地不光看面积,还要看实际价值。

丢了广袤的平原地区,光靠几个山地省支撑着,他们能够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遭到了严重削弱。

战略胜利,纯粹是自欺欺人。

除非虞军自己撤军,不然以他们现在的实力,暂时不具备任何反攻的能力。

“陛下,臣建议再次派出使团,游说大虞朝廷结束这场战争。”

阮艺修率先开口道。

作为胡新波的亲信,他在朝堂上的立场,一直都是看皇帝的脸色。

此时提出和谈,明显是得到了胡新波的示意。

从主战派到主和派,最大原因就是被打怕了。

大虞只伸出一只手,就戳破了他们南亚小霸王的虎皮。

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通过军事手段,赢得战争的概率太低。

持续拖下去,不需要虞军动手,光内部矛盾都能把他们拖垮。

沉重的后勤压力,给民间带来了沉重灾难。

有限的控制区内,社会治安急剧恶化。

乱七八糟的农民起义,就没有停下过。

既然打不过,自身又拖不起,那就只能和谈了。

“阮尚书,要重启和谈,你得去找大虞说啊!

我们倒是想谈,问题是人家不愿意谈。

前面派出的使团,人头还在人家城头上挂着呢!

此时再派人过去,估摸着情况也差不多,根本见不到大虞皇帝。”

工部尚书泰墨川没好气的回怼道。

大虞虽然有放弃安南的旧例,可战争打到了这份上,让人家撤军未免也太过想当然。

纵使能够和谈成功,他们付出的代价,也绝对不会低到哪里去。

“风险再怎么大,谈判也是要进行的。

上一次谈判失败,主要是使团没有隐藏身份,让虞朝中的主战派知道了。

人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先下手为强,使团还没到京师就惨遭屠戮。

这一次我们吸取教训,让使团扮作商人,在抵达大虞京师前绝不泄露身份。

一旦进了京师,虞朝的那些主战派官员,再想要做点儿什么,就没那么容易啦!

找到主和派官员,花重金进行游说,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阮艺修当即解释道。

在他看来,上一次和谈失败,纯粹是拜错了庙门。

在主战派占主导的两广,表明使团身份,纯粹就是不想活着进京。

“阮尚书,既然这么想要尝试,那就派人去好了。

成功了,自然是大功一件。

倘若谈判破灭,正好断了某些人不切实际的念想!”

陈初阳突然支持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