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复山河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征讨安南第一阶段大战结束,李牧没有急着进入升龙城,而是选择返回广州。

现在的安南并不太平,各方势力鱼龙混杂。

海盗、义军、虞军、越军、整编起来的仆从军、本土地主武装,全部纵横交错在了一起。

想要长期统治安南,清洗地方势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这一过程,注定充斥着血腥杀戮。

作为官方代表,李牧是要脸的,大虞朝廷也是要脸的。

为了不沾污点,所以必须远离现场。

等到李牧进入升龙城之日,就是大清洗结束之时。

后续就到了恢复地方秩序,主持战后重建工作。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上从缺少蠢货。

那些杀红眼的义军,抢惯了的海盗,可不一定都会买他这位总督的账。

今天的盟友,没准到了明天,就变成了敌人。

稍微处理不慎,他就会背上背信弃义的名头,严重影响个人声誉。

现在返回广州,就是为了兑现之前的承诺,以朝廷的名义发放赦免令,对外宣布无限制抢劫结束。

凑够了首级的海盗,可以带着首级过来,换取朝廷的赦免。

数量还不够的,那就赶紧去凑人头,限时三个月。

过了这个时间段,后续发生的事情,那就和他这位两广总督没有关系。

大虞朝廷也不会为他们在安南的行为,进行政治兜底。

拿到赦免令,继续在大虞沿海从事海盗工作,再次被朝廷通缉。

或者是没有及时兑换赦免令,未来被官军剿灭,也无需他负责。

军功有盈余的海盗团,愿意接受朝廷招安,按事先承诺授予相应官职。

相较于行踪不定的海盗,义军这边操作起来更简单。

官方核定首级之后,直接赦免其家属。

把前面的承诺兑现了,安南地区的海盗、义军威胁,就解决了大半。

若是有人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直接出兵剿灭便是。

至于麾下将士们的奖赏,暂时不用着急,可以等到战后一并核算。

对大部分虞军士兵来说,建功立业才刚刚开始。

前面的大战,主要是团体的功劳,士兵们的个人斩获其实并不多。

后续清缴安南余孽,才是获得人头的最佳时机。

封赏标准,李牧心里早就有了盘算,参战官兵保底军功田二十亩,根据个人表现往上追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战后的人均军功田亩数,不会低于五十亩。

平定了这个整个安南地区,人均军功田亩数量,大概率会增加到一百亩。

这么多的土地,对普通士卒已经有不小的吸引力。

用两千多万亩土地,吸引十几万官兵过去定居,连同家属在内差不多就有一百万人口。

未来三年内,再陆续迁移上百万人口过去,统治根基就稳了。

毕竟,安南就那么点儿地方,只相当于大虞朝一个省。

战前的总人口一共那么几百万,大战过后能剩下一半,都算是幸运的。

官军杀戮的其实并不多,海盗和本土起义军,对当地造成的破坏更大。

大部分人口损失,都是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饿死、病死在了逃亡途中。

其中沿海地区,人口流失最为严重。

尤其是一众海盗的登陆点,当地基本上都是十室九空。

狭长的国界线,缺乏足够的战略缓冲,为海盗劫掠创造了机会。

除了西北部同缅甸云南交界的几个省,尚未遭遇大规模兵祸外,安南其余地区人口损失都很严重。

暂时免受兵灾不是幸运,而是更大的灾难。

安南王带着军队过去了,逃过一劫的安南权贵,后续都会向那边汇聚。

这些人是安南王的统治根基,必须要好生养着。

既要保障这些老爷们的奢靡生活,又要支撑同大虞的战争。

就算把地方榨干,也很难完成任务。

……

侯府。

“相公,快把风儿放下来吧!”

景雅晴无奈的劝说道。

越是官宦人家,越重视礼仪规矩。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大虞有抱孙不抱子的传统。

像李牧这种抱着儿子,在府中晃悠的行为,传出去都会被人笑话没规矩。

若是在京中,这种行为要不了三天,御史的弹劾奏章就能堆满皇帝的案牍。

在纠察礼仪这种低风险弹劾上,大虞御史绝对是优秀标兵,一个个都“刚正不阿”。

“放心好了,我就在府中抱抱,不会带出去的。”

李牧笑着回应道。

无法改变规则,那就只能适应规则。

封建王朝重视礼制,那是为了维护儒家宗法制度。

身份地位越高,在这方面受到的约束就越大。

不过这些都是明面上,暗地里只要不被人发现,随便怎么干都行。

“相公,你这样会把风儿宠坏的!”

嘴上虽然在抱怨,心里景雅晴还是很高兴的。

丈夫对儿子的重视,不言而喻。

至于礼仪规范,几个月大的奶娃娃,还没有到狠抓教育的时候。

“哈哈……”

“放心好了,这小子也就现在轻松,等过上几年进了学,有他苦头吃的。”

仿佛是心灵有感,李牧的话刚说完,怀中的儿子就当场哭泣起来。

任由他怎么努力哄,都哭个不停。

一直到景雅晴接手,才停止了哭泣。

见到这一幕,李牧只能把问题归结为:孩子认生。

都是他事业心太强,惹出来的祸。

“相公,安南战事告一段落,这次你不会待几天,又要走吧?”

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勋贵子女,从小就习惯了聚少离多,可长时间的分离还是不免有些伤感。

前期冲事业的时候可以理解,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丧失了拼搏精神,很快就会被踢出权力中心。

离开权力中心容易,再想要回去,那就难如上青天。

如果不是遇上了白莲教之乱,李牧能够熬到总兵位置上,就算是仕途极限。

担任两广总督,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高位。

“这次会多留几个月,主要还是要看局势发展。

朝廷收复了河内,可安南王依旧割据一方,还需要出兵围剿。

等到那边局势稳定之后,为夫还要代表朝廷,前往安南重建交趾布政司。

北疆地区最近也不安稳,鬼方和鞑靼蠢蠢欲动,漠北的瓦剌也是一大威胁。

没准哪天就打起来了。

如果为夫不是主持安南战事,恐怕又少不了北上勤王。”

李牧平静的回答道。

不知道得罪了哪路神仙,大虞朝最近这些年是流年不利,各种烂事破事就没停过。

在王朝鼎盛时期,没有把外患消灭干净,进入衰退期全部都成了致命威胁。

从战略上分析,当年主张放弃安南、漠南、大宁都司、西域等地的官员,现在都是大虞的罪人。

或许当时也存在各种困难,但对比现在来说,还是要好上太多。

很多时候,咬牙坚持一下,事情也就过去了。

如果不是大虞的战略收缩,也不会有鬼方一族的发展壮大,更不会有鞑靼和瓦剌的崛起。

为了节省每年一百多万两的军费开销,搞得现在每年要多拿出近千万两白银,用于九边防务。

花钱也就罢了,最坑的是钱花了,也未必安稳。

北虏打进来了一次,就有可能打进来第二次。

上一次南下北虏最大的收获,不是劫掠了多少财富,而是打破了草原民族对大虞朝廷的畏惧。

即便是有济南大捷,那也只是略微挽尊,输了终归是输了。

倘若再来一次,四方藩国对大虞的敬畏,将荡然无存。

站在全局上考虑,出兵覆灭安南国,也是挽救大虞霸主地位的一种手段。

此战震慑了南亚地区各方势力,未来数十年内,一众藩国都会规规矩矩派人去京师朝贡。

短期内立竿见影的好处,就是对外贸易,将变得更加顺畅。

搁在以往的时候,大虞朝廷才不会在乎海外贸易。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海外贸易每年能够带来巨额的关税收益。

不需要海商游说,利益相关的衙门,就会自发维护贸易线。

再想诞生垄断海洋贸易的巨寇,已经不可能了。

只要露出一点苗头,朝廷就会出兵围剿。

从目前的征收情况来看,进出口关税收益,有望在未来三年内赶上盐税。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关税很快就会提升到和盐税并重的地位。

沿海士绅反对也没用,在朝堂上他们占据不了主导地位。

为了大局考虑,皇帝和一众内陆行省出身的官员,都会支持征收关税。

大虞官僚集团的整体虽然烂了,但朝堂上从不缺乏有识之士。

有这些人的推动,接下来朝廷大概率会加强水师力量。

唯一的问题在于,户部的钱是否够分。

李牧计算过,东南八省税改之后,朝廷财政收入确实大涨,可花钱的地方同样多。

湖广的税收,要协饷蜀地平乱。

两广的税收,全部都搭在了安南战场上。

唯有闽浙和江南的税收,能够向中央政府提供支持。

扣除自身财政开销之后,明年大致能够提供四百万两的净收入。

随着经济的恢复,这个数字有望在三年后,能够增加到八百万两。

除了这些收入外,还有一个增量就是两淮盐税。

不同于其他税收,盐税有专门的盐道衙门征收。

前面因为战乱,盐政衙门根本收不起来税,临时划归到了地方总督衙门征收。

战争结束之后,盐政衙门一直想拿回征税权。

目前正在扯皮中,无论是谁代收,这笔款子都会入户部的账。

大致六百到八百万两,具体能够征收多少,主要看官员的执行力。

从明年开始,中央财政入账最少增加一千万两。

理论上能够填平朝廷的财政赤字,但以大虞官僚的作风,要不了多久又会出现入不敷出。

别的不说,北虏只要入寇一次,这笔钱就烧没了。

京中大仓,现在可是空空如也。

官仓存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朝廷的百年积累,不是被官员们掏空,就是被过去几年的战争消耗掉了。

“北边的战事,你就别再去掺和了。

连年征战,士卒们也疲惫了。

光这次征讨安南,就引发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这次凭你的威望压了下来,下一次可就说不准啦!”

景雅晴皱着眉头劝说道。

哪怕不在朝堂上,对朝中之事,她也是了如指掌。

勋贵系和文官集团的斗争,现在一触即发。

京师,将是双方争斗的主战场。

勋贵系几位大佬中,就数李牧的资历最浅。

一旦双方开干,很容易成为对方的攻击目标。

如果想要回京任职,那么这场话语权争夺避无可避,只能被动应战。

可李牧现在已经做出决定,未来要留在地方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参与朝堂上的争斗,就变得毫无意义。

在这场话语权争夺中,勋贵系手中的筹码很多,上限和下限都非常高。

哪怕党争一败涂地,许多到手的资源,也不可能让出去。

训练出来的军队,朝廷不可能裁撤。

地方上那么多总兵、副将、参将,全部都是有功之臣,不可能被撤职。

相较于之前,话语权肯定大大增加。

几位勋贵系巨头,在朝堂上的发言权,不会低于六部尚书。

倘若党争中获胜,直接拿到和内阁对等的话语权,也不是没有可能。

到了那一步,文武将再一次达到平衡。

不过这是理想状态。

倒不是无法争取,主要是勋贵系后备力量跟不上。

纵使抢来了蛋糕,后面也守不住。

勋贵系现在说话硬气,那是四大巨头的配置,直接拉到了顶格。

两人是先帝任命的辅政大臣,一人是皇帝的亲舅舅,还有一位是最能打的武将。

这种高规格配置,大虞传承两百八十多年,也是第一次出现。

“夫人放心,这次为夫不会去凑热闹的。

为夫的部将,基本上都在安南战场上,哪有兵去勤王啊!”

李牧笑着回答道。

这些是现实问题,四大巨头中除了他年轻外,另外三人都是四五十岁的人。

指挥作战消耗非常大,武将寿命通常都不长。

一旦三巨头故去,后续补充上来的权力继承人,在朝堂上缺乏威望,根本硬气不起来。

到时候独木难支,除了掀桌子之外,李牧不认为有其他办法能抗衡文官集团。

既然结局注定,与其在棋局中挣扎,不如提前跳出棋盘。

……

京师。

看着六百里加急,送过来的捷报,永宁帝瞬间精神百倍。

因为税制改革的问题,最近他和百官闹的非常僵。

长时间的君臣对抗,谁都不愿意看到。

无论是永宁帝,还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是这场对抗中的输家。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大家都需要有一个台阶下。

这份捷报来得不光及时,捷报上对战争的定性,也非常符合永宁帝的胃口。

讨伐不臣大破敌军,收复失地,重建交趾布政司。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武功,拿出来是可以青史留名的。

一瞬间,让永宁帝看到了超越先帝的希望。

虽然感激皇兄的传位,可先帝留下来的烂摊子,还是让他痛心疾首。

前面局势最危险的时候,大虞距离亡国就差临门一脚。

全靠他励精图治,才把大虞从亡国边缘拉了回来,结果百官对他的评价还赶不上先帝。

这样的风评,让永宁帝非常无语。

要知道在先帝朝时期,皇帝痴迷享乐,经常不理朝政。

大肆任用宦官,厂卫横行,把百官们折腾的够呛。

诏狱中各种大案,那是一个接着一个,就这还差点混上了中兴之主的名头。

到了他继位后,又是裁撤厂卫,又是励精图治,居然连个好评都没有。

越是如此,永宁帝就越想做出成绩来。

白莲教之乱是他继位后爆发的,还有他的宠臣挑起的,这口锅他根本甩不掉。

镇压叛军属于补救措施,无法成为皇帝的政绩。

想要干出成绩,要么对外战争胜利,要么内修政理干出名堂来。

前面提出的税制改革,就是他想要搞的内政,可惜反对派力量太强,改革无法推进下去。

短时间之内,唯一能出成绩的就是安南战争。

现在捷报传来,到了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必须拿出来炫耀一下。

顺便借助前线大胜的好消息,把百官们的视线,从税制改革上挪开。

省得那帮家伙,天天对他骂个不停,动不动就要去跪太庙。

“苏浩宇,召集朝中三品以上大员,到养心殿议事。”

永宁帝当即吩咐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