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复山河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九江城外,湖广联军大营。

“刚刚收到消息,团军在赶往安庆路上惨败,团练大臣白毅峰生死不明。

受团军大败的拖累,江西第一镇被迫进行战略转进,夺取安庆计划失败。”

李牧的话刚说完,众人瞬间脸色大变。

团军加江西第一镇,总兵力足有五万之多。

按照事先的计划,就算无法夺取安庆,也是一柄插入敌军心脏的利刃。

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快,寄予厚望的军事行动,以团军惨败收场。

“总督大人,既然是两军联合行动,江西第一镇为何不帮忙?”

费松德不满的问道。

团军再怎么样,也是湖广的武装力量。

对内的时候,不待见团军可以,但是到了外面,还是要维护的。

一上来就把战报责任,扣自家军队头上,让他这位湖广巡抚很是不满。

“团军行动速度迟缓,未按约定时间赶去会师。

不光错过了夺取安庆的最佳时机,还给了叛军调兵遣将的时间,才有这次大败。

大战爆发时间是晚上,等江西第一镇收到消息,战斗早就结束了。

消息是从团军溃兵口中得知的,江西第一镇的问题,需要找到他们之后才能核实。

不过安庆大败,需要白毅峰负责,这是没跑的。”

李原面不改色的回答道。

作为勋贵系大佬,兼任湖广总督,两边的利益都要兼顾。

若非安庆之败,责任都在团军身上,他也不会把锅全丢白毅峰身上。

“总督大人,现在局势艰难,陛下的压力也很大。

团军只是民团武装,并非朝廷的正规军队。

这样的小事,完全没必要上报朝廷,让陛下操心。”

布政使葛宁远当即提议道。

捂盖子,这是大虞官场的传统技能。

损兵折将数万,搁在任何时候,都是要命的大事。

朝廷问责下来,湖广一众大员都跑不掉。

前面费松德急着替团军辩护,也不是和白毅峰有交情,纯粹是想推卸责任。

毕竟,李原是先帝任命的辅政大臣,还有收复湖广之功。

接下来的大战,还需要他卖命。

纵使朝廷问责下来,损兵折将的锅,也不会让他背。

总督不承担责任,那么大概率就是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这三巨头倒霉。

能够替代他们的文官,大虞朝没有一千,也有三五百。

让他们承担政治责任,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予上报,这恐怕不好吧?”

李原故作矜持的说道。

下面的人,不想把事情捅到朝堂上,他同样也不想。

民团武装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编制,团军有多少人马,兵部和都督府都没有记录。

在册的官员,仅有杂号的团练大臣白毅峰。

地方衙门想要捂盖子,完全是可行的。

“总督大人,现在是关键时刻。

团军大败的消息一旦传了出去,势必会影响军心士气。

为了大局着想,我等先将此事压下,等找到团练大臣白毅峰之后,再处理此事也不迟。

团军终归是民间武装,不比官军骁勇善战。

万一团军士卒不想打仗,中途逃回家去了,也不是没有可能。”

费松德急忙改口道。

既然是自家小弟全责,这个盖子就必须捂住。

报喜不报忧,一直都是升官第一法则。

能够自己解决的,那就别去麻烦朝廷。

“罢了!”

“为人臣的,当为君分忧。

团军自主出击,现在情况不明,暂时就不上报朝廷了。

等白大人归来之后,搞清楚了具体情况,再做处置不迟。”

换了一种说法,性质直接发生变化。

奉命出击变成了自主出击,战败的责任,一下子从总督衙门转移到了白毅峰个人身上。

在场众人,没一个替白毅峰叫屈的。

盖子暂时捂住了,不等于未来不会穿帮。

现在的定性,相当于提前打补丁。

大家统一了口径,未来朝廷就算追查,那也是白毅峰全责。

死道友不死贫道。

在推卸责任方面,大家都是专业的。

……

扬州城。

“伯父,现在该怎么办?”

王义臣一脸焦虑的问道。

命运的齿轮转动,突如其来的书信,把王家再次送到了悬崖边上。

“官军能够杀到扬州城下,足以证明目前战场上的局势,没有吴国宣传的那么好。

扬州营有多厉害,我们是亲眼目睹的。

这次带兵过来的秦总兵,虽然比不上汉水侯,那也是一员悍将。

城中这几千守军,怕是很难挡住他们。

扬州营在地方上的势力,并没有被连根拔起。

就算我们不充当内应,也会有其他人接应他们入城。

到了那时候,我王家可就被动了。

朝廷秋后算账,怕是会有灭门之祸!”

王文举语气低沉的说道。

早知道局势会这么发展,当年扬州营撤离时,他们就该跟着一起离开。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在事情发生前,谁也无法预知,扬州营能够这么辉煌。

短短数年时间,就诞生了一位侯爵、二十余位总兵,下面的副将、参将、卫指挥使数量就更多了。

现在两广、闽浙、湖广、江西的军中高层将领,基本上都是从扬州营走出去的。

现实版的大虞军校,专门为朝廷培养将军。

王家走的是文臣路线,看似和这没有关系,但不等于就没有发展空间。

叛军祸害之后,地方上出现了大量的缺额,全部都是机会。

有功名在身的王家子弟,完全可以直接被征辟为官。

“伯父,支持朝廷是应该的。

我王家世受皇恩,本就该站在朝廷一边。

加入叛军,也是为了保存实力,为朝廷反攻做准备。

只是我们投奔叛军,并没有受到重用,他们并不信任我们。

想要打开城门,迎接王师入城,难度怕是不小。

稍有不慎,抄家灭门近在眼前。

何况我们还有族中子弟,在叛军中担任官职。

一旦我们倒向朝廷,叛军怕是会对他们不利。”

王义臣皱着眉头说道。

对世家子弟来说,谁做皇帝,并没有本质区别。

心里想的首先是家族,其次是个人前途,朝廷根本排不上号。

乱世之中,谁强他们就投奔谁。

如果不是官军兵临城下,让他意识到叛军势微,根本不会有今天的讨论。

“有些事情,注定了有人要牺牲。

为了家族延续,牺牲的人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同样可以是……

总之,一切以家族延续为重。

这场豪赌,我们必须参加进去。

否则,官军进城清理反贼的时候,我们王家就说不清了。”

王文举神色凝重的说道。

从接到书信开始,他们就没有了选择。

当然,能够接到书信,总比没有收到书信强。

官军愿意和王家联络,那就意味着他们之前和扬州营的关系,现在还能发挥作用。

风险最大的,不是冒险接应官军入城,而是被人家无视。

有联络,大家还是自己人。

那么之前投奔叛军的行为,在政治上就属于潜伏。

倘若连书信都没收到,那就意味着他们属于被清洗对象,没有拉拢的必要。

“伯父,我们愿意以诚相待,可是城外的官军未必相信我们。

他们私底下联络的人,数量应该不少。

可惜具体名单,对方不愿意告知,否则大家联合行动,必然胜算大增。”

王义臣一脸郁闷的说道。

有提防是应该的,如果没有提防,他反而不敢与之合作。

全部单线联系,纵使走漏风声,也不至于被一锅端。

可作为当事人,他还是想要获得更多的信任。

不光是成功概率问题,还代表着受重视程度,这将直接影响战后利益分配。

“日久见人心。

在做出成绩之前,我们很难获得朝廷的信任。

毕竟,当年投奔叛军的时候,我们也没少干脏活苦活,受猜忌是必然的。”

王文举平静的说道。

对方给的时间太紧,今夜就要采取行动,完全不给他权衡利弊的时间。

要么成为自己人,要么就是敌人,极限二选一。

……

扬州城外,官兵们正在忙碌着搭建营地,丝毫没有大战来临前的紧张。

“总兵大人,消息已经传了回去,大部分家族都给予了积极反馈。

不过其中有两家,没有回讯。”

听到副将带来的消息,秦天瑞眉头一皱。

没有得到回信,要么是城中局势紧张,他们恰好被盯上了,无法及时把消息传递出来。

要么就是觉得跟着叛军混也挺好,不准备趟这潭浑水。

或者说自认为后台够硬,不担心朝廷秋后算账。

幸好事先防了一手,给各家约定的行动时间,均不一样。

万一中间有人变节,真投奔了叛军,也只能泄露自己的行动时间。

相较于江南的一众世家,江北一众文人世家是幸运的。

傅皓轩夺取扬州时,已经建立了大吴政权的雏形。

为了争取读书人的支持,一改往日的大肆屠戮,转为政治拉拢。

只要肯投奔义军,都没有遭到屠戮。

不过文人世家的幸运,往往也代表着有人要悲剧。

无论怎么拉拢,都只有在实力强大的时候,能够发挥作用。

官军兵临城下,无声的宣告了众人,吴国的统治并不稳固。

涉及到家族存亡,大家只能选择支持胜利者。

原本的孤军深入,因为讯息不对等,直接被大家误以为主力大军打了回来。

毕竟,此时的战火不光在扬州燃烧,隔壁的苏州府、徐州府均打的很激烈。

“按照原定计划行事,今夜夺取扬州城。”

秦天瑞当机立断下达了命令。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除了联络城中大族,扬州营还有不少布置。

可惜这些暗手,并没有交到他手中。

奔袭扬州府,这是他临时起意,事先并未向李牧汇报。

双方来不及沟通,这些隐匿的手段,通通都无法利用。

好在扬州远离前线,叛军对这里重视,主要是眼馋财税。

主力都在前线作战,城中的守军,大都是二三流部队和民夫。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看着城外的虞军大营,一众吴国官员的脸色都不好看。

“伪朝大举来袭,看样子是想一举夺取扬州府。

诸位,有什么对策,尽快拿出来吧!

拖的时间长了,再采取行动就晚了。”

镇守将军刘老旭的话刚说完,现场一下子变得喧嚣起来。

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自古讨论了起来。

“大哥,敌军来的太快,我们根本来不及坚壁清野。

城外的青壮,也来不及进行征召。

这些人落入敌军手中,也是不小的危险。

为今之计,怕是只能一面从城内征召民壮守城,一面上奏朝廷求援。”

刘老明神色凝重的说道。

官军怎么杀到城下的,他们一无所知。

在今天之前,他们收到的消息,还是局势一片大好。

大好局势之下,官军就突然杀上了门,搁谁身上都受不了。

如果不是他们反应快,及时关闭了城门,搞不好此时扬州就易了主。

嘴上没有说,内心深处,众人都有了不详的预感。

朝廷宣扬的吴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现在看起来,就是一个笑话。

真要是那么厉害,岂能让官军杀进腹心之地。

“嗯!”

“传令下去,全城加强戒备,切勿给敌军可趁之机。

同时向朝廷求援,说明我们遇到的困境。

知府衙门,负责征召青壮,以及安抚城内民心。”

听了刘老旭的命令,一旁扬州知府,被气得想骂娘。

征召青壮和安抚民心,看似十分简单,实则非常考验执行力。

稍有不慎,上面的命令,到了下面就变了味道。

让差役们去落实,别说安抚民心,不搞得民怨沸腾,都算是优秀的。

……

午夜时分。

秦天瑞举起了壮行酒,正忙着进行最后的士气动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自古我辈男儿,功名都是在马上取。

现在机会来啦!

扬州城内兵力空虚,正是我们收复失地的最佳时机。

……

干了这碗酒,我等扬州城内再相会!”

煽情的演讲,让现场的气氛,得到了升华。

无数士卒眼中,充满了对军功的渴望。

在大虞体系下,这是普通人翻身,最后的机会。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