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赫连勃勃做了决定,大臣们不敢违背,当即讨论起了应该如何与晋军交战。

大将军赫连力俟提献策道:“天王,刘义真必定知晓了我军的窘境,臣以为不妨假装撤军,刘义真年轻气盛,定然追击,我军可于半道设伏,必可破敌。”

赫连力俟提不仅是胡夏的大将军,同时也是赫连勃勃的兄长,封魏公。

然而,赫连勃勃对赫连力俟提的计策嗤之以鼻。

刘义真决心收复岭北,这件事情,他的亲信知道,赫连璝也知道,但是赫连勃勃并不知道。

自始至终,在赫连勃勃的认知里,刘义真北上只是为了与自己争夺渭北。

岭北地势险要,他不认为刘义真胆敢觊觎。

既然刘义真的目标是收取渭北,如果夏军主动撤军,他能够轻易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就绝不会冒险追击。

即使追击,可能也只是做做样子,远远跟在后头,将人礼送出境,美其名曰:驱逐。

如果刘义真不上当,这伪退也就成了真退。

赫连勃勃解释了其中道理,说道:“义真小儿志在世子之位,能够收取渭北已是大功,又怎会画蛇添足。”

众人无不颔首,唯有赫连璝与叱干罗引心中暗笑,区区一个渭北,如何能满足刘义真的胃口。

赫连勃勃否决了假装撤军的提议,又不想与刘义真正面会战。

这种正面会战就算赢了,大概率也是惨胜。

所以,还是只能打伏击。

赫连勃勃沉吟道:“此战,需以诈败诱敌。”

诈败不同于伪退,赫连勃勃认为,如果刘义真误以为夏军打了败仗,大概率会想要趁机扩大战果,而不是放任夏军逃回营寨。

就算刘义真不上当,还可以回营再作计较。

他再度看向了赫连力俟提,唤道:“大将军。”

“臣在。”

“明日你引一支兵马南下挑战,许败不许胜,务必引诱晋军北上追击,寡人会在途中布下口袋阵,一举围歼追击之敌!”

“臣领命!”赫连力俟提一口答应下来,却又道出自己的疑虑:“天王,臣担心刘义真不肯出营交战。”

赫连勃勃笑道:“义真小儿如何知道寡人营中尚有多少余粮,能够坚持多少时日,他敢赌寡人的粮道不能恢复畅通吗?放心,这一战,义真小儿同样耗不起。”

“天王英明。”众人齐声恭维。

赫连璝也跟着露出了笑容,只是除了叱干罗引,不会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

飞骑军大营。

刘义真早已知晓了新兴郡易主一事,虽然高兴,但这份喜悦并没有维持太久。

他在等着赫连勃勃的反应。

如果赫连勃勃能够果断的抛弃辎重,轻兵疾行,刘义真也只能看着他远遁。

“赫连璝,来点作用啊,千万别让赫连勃勃跑了。”刘义真暗自祈盼道。

深夜,晋军斥候带回一个鲜卑人,正是叱干罗引之子叱干彦义。

“桂阳公,这是太子密信,机不可失,还请桂阳公切莫迟疑。”

叱干彦义双手将信奉上,杜骥接过后,转交给了刘义真。

刘义真看了眼信封,确认是赫连璝的笔迹,连忙拆开,看到信上详细记载了赫连勃勃的作战计划以及军事布置,刘义真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尊使一路辛苦,还请回禀大夏太子,明日赫连勃勃必死无疑!”刘义真信心爆棚。

两军交战,晋军提前知道了夏军的详细布置,焉有不胜之理。

叱干彦义闻言,拱手道:“太子有一不情之请,愿与桂阳公结为香火兄弟,此战后,两家修好,永不交兵。”

赫连璝见赫连勃勃没有果断撤军,已经开始在为将来做打算了。

刘义真短时间内是没有能力远征朔方,但不代表以后都不来打他。

有人把信义看得重如泰山,也有人视如草芥。

赫连璝也不是第一天与刘义真打交道了,清楚对方属于前者,而非后者,因此想要刘义真的一个承诺。

刘义真却有些犹豫,他倒不是担心以后没有借口占据朔方,就算自己不与赫连璝交兵,北魏难道就会放过身边的肥肉?

赫连璝抵挡不住,早晚向他求援,自会沦为附庸,刘义真未来有的是机会与理由吞并胡夏。

他犹豫,是因为赫连璝的名声。

众所周知,晋朝不讲忠义,以孝治天下,赫连璝卖父求荣,名声肯定不会好。

跟这样的人结兄弟,只怕会遭人非议。

但转念一想,自己如果能够平定关中,赫连璝其实功不可没。

先是在寡妇渡送了一波大的,如今又为他提供了袭斩赫连勃勃的机会。

借用后世的一句玩笑话,庆功宴上,赫连璝不来,谁都别想先动筷子。

‘罢了,寄奴必能知我难处。’刘义真心道。

眼下,安抚住赫连璝才是关键,免得横生波折。

想明白这些,刘义真不再犹豫,笑道:“我与太子本是同姓,祖上也是远亲,如今太子要与我结为兄弟,义真岂能推辞,此战之后,我当设置祭坛,与太子歃血为盟,永不背誓。”

赫连璝的先祖迎娶过汉朝的宗室女,被赐姓刘,勉强说句二人祖上是远亲,其实也并不为过。

叱干彦义闻言大喜,他亲往晋营送信,为的就是这件事。

如今刘义真答应下来,他对赫连璝也能有个交待了。

刘义真让杜骥代他礼送叱干彦义,而后迫不及待地召集心腹将领们商议。

“府主!下吏愿领精骑,袭斩赫连勃勃!”傅弘之主动请缨。

王镇恶、沈田子并未与傅弘之相争。

斩首行动,需得迅捷如风,肯定要用骑兵,并且要有勇将带头,陷阵厮杀。

王镇恶智勇皆备,但他的勇,是指敢于冒险,其实王镇恶的骑术一般,射术也很差劲,并非是冲锋陷阵的战将。

沈田子倒是一员战将,但是马上功夫远不如傅弘之。

刘裕初入长安时,为了耀武扬威,就曾让傅弘之穿着宽绰的官服在驰道上策马疾驰,他的骑术,引得围观的数千胡人无不惊叹。

刘义真见诸将并无异议,而且,他自己也本就属意要由傅弘之来执行斩首行动,当即颔首道:“此战关系重大,还请傅司马努力,为我擒杀赫连勃勃!”

“府主只管静候佳音!”傅弘之拍着胸脯,信誓旦旦。

(感谢玉天轲献出的200部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