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风云初定后的朝堂波澜

听书 - 谁也别想挡我当皇帝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庆功与隐患初显

皇宫内一片欢腾,政变被成功平定,李豫站在宫殿之上,接受着群臣的朝拜与祝贺。

“陛下英明神武,一举平定叛乱,实乃我大唐之幸!”宰相裴冕率先开口,声音洪亮。

众臣纷纷附和,一时间赞颂之声不绝于耳。然而,李豫却并未被这表面的喜庆冲昏头脑,他深知这场胜利背后隐藏着诸多隐患。

“此次虽平定了叛乱,但朝堂之上仍有不少心怀不轨之人。诸位爱卿,切不可掉以轻心。”李豫目光扫视着群臣,严肃地说道。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陛下,此次平乱功臣众多,当论功行赏,以彰陛下圣明。”说话的是御史大夫萧昕。

李豫微微点头,“此事朕自会安排。不过,赏赐之事需谨慎,不可让有功之人寒心,也不能让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

论功行赏的难题

接下来的几日,李豫和大臣们开始商议论功行赏之事。但这并非易事,各方利益交织,让整个过程充满了争议。

“陛下,此次平乱,禁军将领程元振功劳最大,应给予重赏。”一位大臣说道。

然而,另一位大臣却提出异议:“程元振虽有功劳,但他平日里行事嚣张,树敌众多,若给予他过高的赏赐,恐会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

李豫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性。“程元振之功不可没,但赏赐需适度。另外,对于那些在背后默默支持朕、为平乱出谋划策的文官们,也不能忽视。”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份赏罚名单。程元振被提升为骠骑大将军,其他有功的将领和文官也都得到了相应的赏赐。而那些参与叛乱的权臣及其党羽,则受到了严厉的惩处。

后宫的新动向

在朝堂为论功行赏之事忙得不可开交时,后宫也有了新的动向。丽妃自认为在此次政变中支持李豫有功,开始变得更加骄纵。

“哼,此次若不是本宫在背后支持陛下,哪有这么容易平定叛乱。”丽妃在自己的宫殿中得意地说道。

她的贴身宫女提醒道:“娘娘,还是低调些为好,以免引起他人嫉妒。”

丽妃却不屑一顾,“嫉妒又如何?本宫为陛下立下大功,陛下定会更加宠爱本宫。”

与此同时,淑妃看到丽妃如此嚣张,心中十分不满。她开始暗中联络一些宫女和太监,收集丽妃的把柄,准备找机会扳倒她。

“淑妃娘娘,丽妃最近确实太过分了,我们一定帮您想办法。”一个宫女讨好地说道。

淑妃冷笑一声,“哼,她以为有功劳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我倒要看看她能得意多久。”

朝堂的新矛盾

论功行赏的事情刚刚告一段落,朝堂上又出现了新的矛盾。一些大臣认为应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藩镇的势力;而另一些大臣则担心这样会引起地方的不满,导致局势动荡。

“陛下,如今地方藩镇势力过于强大,尾大不掉,若不加以削弱,恐会危及朝廷。”一位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大臣说道。

然而,另一位大臣却反驳道:“陛下,地方藩镇在平乱过程中也出了不少力,若此时削弱他们的势力,他们定会心生怨恨,甚至可能再次叛乱。”

李豫深知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他不想轻易做出决定。“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各位爱卿也可多收集些资料,以供朕参考。”

神秘访客

就在李豫为朝堂之事烦恼时,一个神秘访客来到了皇宫。他自称是来自西域的高僧,有重要之事要与陛下商议。

李豫心中好奇,便召见了这位高僧。高僧见到李豫后,双手合十,“陛下,贫僧来自西域,知晓一些关于大唐国运的秘密。”

李豫心中一动,“高僧但说无妨。”

高僧缓缓说道:“陛下,大唐如今虽平定了叛乱,但仍有一劫。这一劫与边疆有关,若处理不当,恐会引发一场大战。”

李豫皱起了眉头,“高僧可有化解之法?”

高僧微微一笑,“陛下需广纳贤才,加强边防,与周边国家修好。如此,或许可化解此劫。”

李豫对高僧的话半信半疑,但他还是决定听取高僧的建议。“高僧所言,朕记下了。日后若有需要,还望高僧能相助。”

高僧点头称是,然后便告辞离开了。

边疆的隐患

李豫开始重视高僧所说的边疆问题,他派人去调查边疆的情况。不久后,传来消息,吐蕃在边境集结了大量军队,似有进犯之意。

“陛下,吐蕃此次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做好应对准备。”兵部尚书焦急地说道。

李豫心中一紧,他知道,边疆战事一旦爆发,将会给大唐带来巨大的损失。“立刻调遣军队前往边疆驻守,加强防御工事。同时,派使者前往吐蕃,了解他们的意图。”

然而,使者带回的消息却不容乐观。吐蕃声称大唐边境的一些地区是他们的领土,要求大唐归还。

“陛下,吐蕃这是故意挑衅,我们不能轻易妥协。”一位将领气愤地说道。

李豫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既不想轻易发动战争,也不想失去领土。“再派使者前往吐蕃,与他们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此事。”

后宫的争斗升级

后宫之中,丽妃和淑妃的争斗愈演愈烈。淑妃终于找到了丽妃的一个把柄,她向李豫告发丽妃私自挪用宫中财物。

“陛下,丽妃如此胆大妄为,实在是目无王法。”淑妃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道。

李豫心中有些生气,他派人去调查此事。经过一番查证,丽妃确实存在挪用财物的行为。

“丽妃,你可知罪?”李豫严肃地问道。

丽妃吓得跪在地上,“陛下,臣妾一时糊涂,还望陛下饶恕臣妾。”

李豫本想严惩丽妃,但念在她在平乱中有功,便从轻发落,削减了她的一些俸禄和赏赐。

丽妃心中十分怨恨淑妃,她发誓一定要报复。“淑妃,你等着瞧,我不会让你好过的。”

朝堂的分歧加剧

在边疆问题和后宫争斗的双重压力下,朝堂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一些大臣主张对吐蕃采取强硬态度,坚决抵抗;而另一些大臣则主张妥协退让,避免战争。

“陛下,吐蕃欺人太甚,我们若不给予他们教训,他们定会得寸进尺。”主战派大臣说道。

主和派大臣则反驳道:“陛下,如今大唐刚刚经历了一场政变,国力尚未恢复,此时不宜再发动战争。我们可以通过谈判和妥协来解决问题。”

李豫被双方的争论搞得心烦意乱,他知道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会有风险。“此事容朕再做定夺。”

李豫的抉择

李豫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在权衡主战和主和的利弊。他知道,这场抉择不仅关系到边疆的安危,也关系到大唐的未来。

“王忠,你说朕该如何抉择?”李豫问贴身太监王忠。

王忠想了想,“陛下,依奴才看,我们可以先加强边防,做好战争的准备。同时,继续与吐蕃进行谈判,争取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若吐蕃执意要发动战争,我们也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李豫觉得王忠的话有道理,他决定采取这种折中的办法。“好,就按你说的办。立刻调遣军队前往边疆,加强防御;同时,派使者再次前往吐蕃,表明我们的立场。”

后宫的阴谋

淑妃以为扳倒了丽妃,自己可以在后宫独大。然而,丽妃并没有就此罢休。她暗中勾结了一些宫女和太监,准备设计陷害淑妃。

“你们去给淑妃的食物里下点慢性毒药,让她慢慢生病。”丽妃恶狠狠地说道。

宫女们面露惧色,“娘娘,这可是大罪,万一被发现了怎么办?”

丽妃冷笑一声,“只要你们做得小心,不会被发现的。等淑妃病倒了,本宫重重有赏。”

宫女们无奈,只好照办。不久后,淑妃果然开始感到身体不适,经常呕吐。

“娘娘,您这是怎么了?”淑妃的贴身宫女焦急地问道。

淑妃虚弱地说:“我也不知道,最近总是感觉身体不舒服。”

朝堂的新危机

就在李豫为边疆和后宫之事忙碌时,朝堂上又出现了新的危机。一些地方藩镇开始不听朝廷的命令,擅自截留税收,扩充军队。

“陛下,地方藩镇如此嚣张,若不加以制止,朝廷的权威将荡然无存。”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豫心中愤怒,他知道这是地方藩镇对朝廷的挑衅。“立刻派人去传达朕的旨意,让他们停止这种违法行为。若不听从,朕将采取强硬措施。”

然而,地方藩镇并没有把朝廷的旨意放在眼里,他们继续我行我素。李豫意识到,一场与地方藩镇的较量不可避免了。

李豫的决心

面对边疆、后宫和地方藩镇的多重危机,李豫并没有退缩。他决定要坚定地维护大唐的稳定和统一。

“朕是大唐的皇帝,谁也别想阻挡朕治理好这个国家。无论是吐蕃、后宫的争斗还是地方藩镇,朕都不会畏惧。”李豫在心中暗暗发誓。

他开始重新调整战略,一方面加强边疆防御,准备应对吐蕃的可能进犯;另一方面,着手解决地方藩镇的问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在后宫,他也加强了管理,严惩那些参与阴谋的宫女和太监,希望能够平息后宫的争斗。

李豫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等着他。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定能够带领大唐走向繁荣昌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