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13日清晨,摩纳哥公寓的厨房里,咖啡机正发出规律的“咔嗒”声。
罗伊穿着训练服,把面包片塞进烤面包机,按下开关时顺手按下了咖啡机的启动键。
“Hala Madrid”
他跟着咖啡机研磨豆子的节奏哼起皇马队歌,手指在料理台上打着拍子。
面包机“叮”的一声弹起时,他正好唱到“捍卫你高贵的白色”,顺手把烤好的面包翻了个面。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餐桌旁的训练计划表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
罗伊往冒着热气的咖啡杯里倒了点牛奶,面包的焦香混着咖啡的苦涩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他咬了口面包,哼着歌把训练包甩到肩上,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备战日清晨。
2004年3月14日,法甲28轮,欧塞尔的主场。
罗伊裹着外套坐在替补席上,左边是莫伦特斯,右边是久利。
三个人都盯着场上,今天德尚让普尔索、里贝里和37岁的卡尼吉亚打首发。
雨下得不小,草皮湿漉漉的。
里贝里倒是挺来劲,在左边路窜来窜去,把对面后卫过得够呛。
有次他突到底线传中,卡尼吉亚差点就捅进去了,可惜打在门柱上。
比赛上半场结束前,客队在前场打出一连串流畅配合。
左路的里贝里接到传球,一个轻巧的扣球就晃过了欧塞尔中场泰尼奥。
这个留着刀疤的小个子像跳踢踏舞似的,在三四名防守球员中间来回拨弄着皮球。
他的脚腕灵活得不像话,几个拉球转身就把对方耍得团团转,最后竟从人缝里把球塞给了中路的加拉多。
场边的德尚和老助教佩蒂特交换了个眼神。
佩蒂特咂了咂嘴:“这小子,要不是有罗伊,就该首发啊.”
他想起当初罗伊力荐里贝里时说的话。
“最差也是个罗滕,搞不好能成下一个皮雷。”
现在看来,这评价还真没掺水分。
下半场开始前,德尚换上了佩德雷蒂和伯纳迪,替下了齐科斯和普拉希尔。
接着又用莫伦特斯换下了普尔索。
场边热身时,罗伊拍了拍莫伦特斯的肩膀:“莫罗,咱俩现在踩的可不是同一种草皮了。”
莫伦特斯愣了一下,突然想起2003年那场比赛。
那时候他们都穿着皇马的白球衣,现在却都披上了摩纳哥的红白战袍。
莫伦特斯系紧鞋带,轻轻“嗯”了一声。
雨还在下,他跑上场时踩起一片水花。
没过多久,麦孔在右路逮着机会就往前冲。
他眼睛一直盯着西塞,就在“黑旋风”刚要起速甩开斯奎拉奇的瞬间,巴西人一个箭步冲上去,在湿滑的草皮上来了记干净利落的滑铲。
“砰!”
西塞连人带球被铲翻在地,溅起一片水花。
麦孔麻利地爬起来,球已经黏在他脚下了。
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头也不回地就往前场冲。
欧塞尔的球员还没反应过来,这个巴西边卫已经带球杀过了半场。
他硬生生撞开欧塞尔的卡波,一路杀过中圈,又加速甩开维奥洛,把球斜塞回给莫伦特斯。
莫伦特斯背身拿球,脚后跟一磕给了里贝里。
里贝里带球就往禁区里钻,左晃右突从米尼奥和杜姆贝中间闪了过去,一脚低射直接破门。
1-0!摩纳哥领先了。
替补席上,罗伊和久利乐呵呵地击掌,压根没在意自己还没上场。
“布莱克本0比2阿森纳,”罗伊翻着报纸,指着照片,“亨利这脚任意球,啧啧.”
照片上亨利正起脚抽射,皮球划出一道夸张的弧线。
久利凑过来看:“确实漂亮.等等,你说什么?”
他猛地抬头,因为罗伊刚轻描淡写地说了句:“等我们过了皇马,估计就要打阿森纳了。”
久利被口水呛得咳嗽起来。
虽然大家都想赢皇马,但没人敢这么直白地说出来,那支白衣军团就像悬在头顶的乌云,光是想想就让人喘不过气。
罗伊却像在讨论明天早餐吃什么似的,又翻了一页报纸。
雨点打在塑料顶棚上,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2004年3月16日。
西班牙足球节目《赛后之日》做出一档特别节目《罗伊的白色轨迹》。
该节目由Canal Espaa电视台制作,导演胡安马-特鲁巴以前所未有的文艺风格呈现足球赛事。
节目采用电影级拍摄手法,往往配合哲学化旁白和古典摇滚配乐,将比赛升华为艺术呈现。
胡安马-特鲁巴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革新了足球转播艺术!
他把国家德比的慢动作回放配上聂鲁达的诗句,愣是把足球比赛拍成了文艺大片。
这种拍法太新鲜了,直接把足球转播的艺术档次拔高了一大截。
在他手里,摄像机不光是记录比赛的工具,更像是在讲一个个关于足球的动人故事。
观众看到的不仅是输赢比分,更是绿茵场上最打动人心的那些瞬间。
前利物浦球员迈克尔-罗宾逊担任解说,其英式幽默与西语激情的独特融合成为节目标志。
爱尔兰前锋迈克尔-罗宾逊作为1984年利物浦三冠王成员(英甲、联赛杯、欧冠),职业生涯曾效力曼城、布莱顿等队,最终在奥萨苏纳退役。
退役后转型为西班牙著名足球评论员。
简称西班牙版的《天下足球》。
镜头缓缓推进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1998年夏天,”迈克尔-罗宾逊熟悉的嗓音响起,“当齐达内在法兰西大球场捧起世界杯的那一年,皇马球探在克莱枫丹的训练场上发现了这个里尔来的少年。”
画面切到罗伊克莱枫丹时期的训练录像,他像一阵风般掠过草皮.
“看这孩子带球时的灵性,皇马二话不说就把他带到了卡斯蒂亚。”
屏幕上出现罗伊第一次试穿皇马训练服的照片。
明显大了一号的球衣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领口歪斜着,露出他还没长开的瘦削肩膀。
他双手捧着队徽的样子格外认真,眼神里闪着藏不住的雀跃。
“那时候的他,”罗宾逊轻笑一声,“跑起来还像只刚学会跳跃的小鹿,远没有后来那么风驰电掣。但你看他护球时的那个转身.”
画面切到一段模糊的训练录像,14岁的罗伊笨拙但执着地练习着转身动作,球袜因为反复摔倒已经沾满草屑。
之后镜头切换到马德里拉米罗-德-梅兹图高级中学的班级合照。
照片里,罗伊站在第二排靠边的位置,穿着整洁的校服衬衫,在一群西班牙同学中显得格外安静。
他的头发剪得很短,露出略显拘谨的微笑,右手捏着衬衫下摆。
“他在课堂上的表现,”校长面对镜头回忆道,“就像他在球场上的跑位一样认真。”
“他的成绩单很漂亮,数学、地理这些科目几乎都是班级第一,”校长平静地说道,“不过这孩子性格太内向了。课间休息时,其他同学都在聊天玩耍,他总是独自在操场边颠球。说实话,以他的长相,不少女生都对他有好感,但他似乎对谈恋爱完全不感兴趣。那时候同龄的男生很多都开始交女朋友了,可他就只专注在足球上。”
节目随后插入两个罗伊高中同学的访谈片段。
十九岁的艾琳娜-莫拉莱斯,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传媒系学生,穿着简约的米色针织衫和牛仔裤,头发随意扎成马尾。
午后阳光洒在操场看台上,艾琳娜托着下巴,笑着摇了摇头。
艾琳娜:“罗伊在班里就像个幽灵。成绩永远第一,但几乎不跟人说话。”
“有次我忘带笔,他默默递了一支给我,但眼睛都没从课本上抬起来。”
“女生们私下都叫他‘白杨树’——不是说他木讷,而是那种笔直向上、心无旁骛的生长姿态。”
“说实话,皇马青训营的男孩在学校里可受欢迎了。穿最新款球鞋,训练服上印着队徽,零花钱比普通学生多得多。”
“他们中不少人同时交三四个女朋友,还引以为傲。”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那些人早被遗忘了,而我坐在这里谈论罗伊非凡的人在做出非凡的事之前,先活成了非凡的样子。”
“毕业前,我们几个女生壮着胆子约他去太阳门广场逛街,他特别认真地说:‘周日我要回训练营加练射门。’”
镜头拉近,艾琳娜眼睛亮亮的:“现在大学里女生们疯狂讨论贝克汉姆多性感,但我总说‘你们该看看我高中同学’。”
“他那种气质像一把出鞘的剑,锋利又干净。甚至和当年的他自己比起来,现在的他更.”
她突然停住,摇了摇头,“算了,这些形容词太蠢了。”
停顿片刻,她语气忽然变得轻柔:“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年我再勇敢一点.”
话没说完,自己先笑着摆手。
“算了,他眼里大概只有足球。”
画外音提问:“欧冠皇马马上要对阵摩纳哥,你会支持谁?”
艾琳娜狡黠地眨眨眼:“我家世代都是皇马球迷,我当然支持皇马。但每次看到他拿球,我可能会忍不住喊:过掉他们!”
她托着腮笑起来,“要是哪天他能穿上白色球衣回来.那就完美了。”
旁白迈克尔-罗宾逊:“青春里的某些遗憾,最终都会变成看台上的会心一笑。”
二十岁的费尔南多-洛佩斯,马德里理工大学工程系学生。
“我他妈这辈子最后悔的事,”他抓了抓头发,“就是高中没让罗伊在作业本上签个名。”
“那时候我们总觉得,青训营里不是人人都能进一线队,甚至不一定能踢上职业足球?比我们一两级或者同级的那批人,现在一大半在卖保险、当体育老师,或者在地区联赛混日子。”
“胡安-帕布罗,比我们大两级,当年总吹嘘自己‘迟早进伯纳乌’的那个家伙”费尔南多撇撇嘴,“上个月我在超市碰到他,他在推销车险。”
他摇摇头:“所以现在看罗伊踢欧冠?简直像做梦一样。”
“这家伙现在是欧冠射手王,10个进球!”
费尔南多突然提高音量,“下周他就要穿着对手球衣站在伯纳乌了真他妈魔幻。”
“我该支持谁?”费尔南多搓了搓脸笑着说,“皇马是我的命.但如果他进球了,我可能会偷偷鼓掌。”
一张泛黄的2001年皇马青训营合照缓缓展开。
照片里,十几个少年穿着白色训练服,勾肩搭背地笑着,阳光洒在他们稚嫩的脸上。
胡安-弗兰站在前排,咧着嘴比出“V”字手势,而罗伊,瘦高的身影独自站在最后一排的角落,微微低着头,目光却坚定地望向镜头。
他的表情不像其他人那样张扬,嘴角只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路。
迈克尔-罗宾逊低沉的声音响起:
“有些人天生就与众不同。即使站在人群里,你也一眼就能看出,他不属于那里。”
画面切到一段略显模糊的比赛录像:皇马B队对阵阿尔科尔孔,第78分钟。
罗伊在禁区前沿接球,一个轻巧的转身晃过第一个后卫。
第二个防守队员扑上来时,他右脚一拨,左脚顺势一趟,动作干净利落。
门将出击的瞬间,他脚尖轻轻一挑。
“看这个球!”罗宾逊的声音突然生动起来,“17岁的罗伊,第一次为皇马B队破门。”
皮球还在空中划着弧线,罗伊已经转身冲向角旗区。
他的球衣被扯得歪歪斜斜,却张开双臂像要拥抱整片球场。
球入网的刹那,他一把抓起胸前的皇马队徽,结结实实地亲了上去。
“后来有人问,”罗宾逊的声音温和下来,“为什么这个进球记得这么清楚?”
“大概因为这是他唯一一次,像个孩子一样庆祝。”
画面最后切到2003年1月29日那个“历史性”进球。
比赛第89分钟,伊比利亚之星球场。
罗伊在边路接球,面对马略卡后卫科尔特斯的逼抢,一个灵巧的转身摆脱,随即爆发出惊人的速度,如利箭般沿边线突进!
“他冲起来了!”解说惊呼。
马略卡防线迅速收缩,两名中卫同时夹击,但罗伊在高速奔跑中突然变向,右脚外拨晃过卢森霍夫,随即低平球横传禁区!
莫伦特斯接球后假射真传,脚后跟轻轻一磕。
罗伊如鬼魅般插上,面对门将弗朗哥,他摆腿作势推射远角,却在触球瞬间变招,右脚绷紧,暴力抽射近角!
“砰!”
皮球如炮弹般轰入球门左上死角,网窝剧烈颤动!
1-4!皇马终于挽回一丝颜面!
背景是伯纳乌荣誉室,镜头缓缓扫过陈列的九座欧冠奖杯.劳尔的手指划过最近的一座:
“那场比赛后,更衣室里没人说话,像死了一样安静。但罗伊那个进球,是唯一让人记得住的东西。他的突破让我想起雷东多,不是技术,是有种不管不顾,是那种‘去他妈的比分’的狠劲。好像比分、对手、甚至比赛结果都无所谓,他就是要把球送进网里。”
他停顿了一下,笑了笑:“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他成了摩纳哥核心,上赛季法甲射手王,这赛季欧冠已经进了十个球,还把拜仁给淘汰了.我才明白,他那天不谢场,不是不懂规矩,而是压根没把这场惨败当成终点。”
镜头切到罗伊本赛季欧冠集锦,他在对阵拜仁时冷静调整后攻破卡恩球门。
“现在他要回来了,”劳尔看向镜头,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穿着对手球衣,带着十个欧冠进球,站在伯纳乌的草皮上。说真的,我都等不及要看了。”
训练场边,齐达内笑着摇头:“那小子刚到国家队,得到了11号球衣,维尔托德认为那应该是他的。他当时有些不高兴?没有,他很快就想开了.罗伊很明显和他不是一种球员。我当着全队说:‘这衣服就该是他的。’”
“有次训练赛他穿裆我两次,德塞利起哄让我教训菜鸟。结果你们猜怎么着?这小子用西语说‘齐祖,我在拉法布里卡看过你的录像带’。该死,这谁还气得起来?我连假装生气都做不到。”
“亨利?当然是个现象级球员,他27岁正值巅峰。但看看罗伊19岁就在欧冠淘汰拜仁,等亨利37岁退役时这小子才29岁,黄金年龄。”
“现在每次训练后,蒂埃里都主动留下来陪他加练。”
齐达内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知道这说明什么吗?连亨利自己都清楚.”
“法国足球的未来?现在就在他身上。”
《赛后之日》节目尾声。
镜头缓缓拉远,伯纳乌的灯光在暮色中渐次亮起。
迈克尔-罗宾逊的旁白低沉而温和:
“足球场上有两种人,一种活在聚光灯下,另一种则活在足球里。罗伊的故事,从来不是关于背叛或遗憾,而是一个少年如何用十九年的光阴,把一颗纯粹的野心打磨成利刃。”
【画面交替闪现:14岁的罗伊在克莱枫丹泥泞的草地上摔倒又爬起,18岁的他在伊比利亚之星球场的镁光灯下独自离场,如今身披摩纳哥战袍在欧冠赛场冲锋陷阵】
“他亲吻过皇马的徽章,也亲吻过法兰西的荣耀。但最终,他亲吻的从来不是某件球衣,而是足球本身。”
【镜头定格在罗伊本赛季欧冠进球后凝视看台的瞬间,眼神如少年时代般专注】
“下周三的伯纳乌,当九座欧冠奖杯在陈列柜里沉默,当八万人的嘘声或掌声响起”
“请记住,有些星星生来就要燃烧,而有些人,生来就属于更大的舞台。”
(终)
弗洛伦蒂诺坐在宽大的真皮座椅上,办公室的窗帘半拉着。
电视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刚播完的节目字幕还在滚动。
他伸手关掉电视,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导演。
“拍得不错。”
他说着,从抽屉里取出一盒雪茄。
挑出一支递给导演,那雪茄的包装一看就价格不菲。
导演连忙双手接过,声音有些发紧。
“谢谢主席。”
弗洛伦蒂诺没再说什么,只是轻轻拍了拍导演的肩膀。
这个动作让导演的背不自觉地挺得更直了。
2004年3月17日,摩纳哥训练场。
训练结束后,球员们三三两两走向更衣室。
莫伦特斯突然用毛巾抽了下罗伊的后背:“喂,艾琳娜-莫拉莱斯是谁?”
罗伊茫然抬头:“啊?”
“昨晚西班牙电视台播《赛后之日》特别节目,”莫伦特斯坏笑着凑近,“那个马德里姑娘把你夸得像男主角,‘像把出鞘的剑’?”
久利刚拧开水喝了一口,立刻喷了出来:“什么剑?”
莫伦特斯故意捏着嗓子学女声:“现在大学里女生们疯狂讨论贝克汉姆多性感,但我总说‘你们该看看我高中同学’,全西班牙都在猜她是不是你前女友。”
罗滕直接勾住罗伊脖子:“我们的小男孩又有绯闻了?”
“她说是你高中同学,”莫伦特斯用脚尖踢了踢罗伊的球鞋,“还说什么‘要是他能穿回白色球衣’.”
罗伊抓起训练服从头上往下脱,声音闷在布料里:“.不熟。”
罗滕坏笑着说道:“她什么时候卖挂历?”
说完解释:“现在有些姑娘专门找球员炒绯闻,先上电视访谈,再拍性感挂历捞钱,运气好的还能混进模特圈、甚至电视圈。”
训练场响起几声起哄的口哨声。
罗伊已经一把将脱下的训练服攥成一团,猛地塞进罗滕嘴里。
“你他妈管的真多。”
(今天去医院看腰了,明天保证写完皇马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