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使君,平原王府控告张司马之事……该当如何?”

赵霖找到刘备请示:“此事若依法而办,则不合公义。若以情理办,则不合法度……”

刘备也觉得棘手——这案子其实不是小事,这是平原人故意给自己上眼药。

对于现在的刘备而言,这事其实比打仗更重要。

因为这案子无论怎么判都会引人非议。

如果判张郃及其族人有罪,无论罪大罪小,都会让自家部曲不安,也会使将来招揽人才时障碍重重。

如果单判张郃族人谋逆,张郃就必死无疑。

如果想让张郃脱罪,那就必须使其与族人分宗——但这是个更大的坑。

刘备自己家分宗可以自己说了算,这只算是开枝散叶,但若是要求别人家分宗,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那都是妥妥的暴君行为。

这片土地上宗族就是一切,只要稍微被人断章取义,刘备会成为所有宗族坚决抵制的对象——无论宗族大小,无论贫富,无论阶级,所有宗族都会极其在乎此事,而且越穷越在乎。

从陶丘洪的路数以及曹操在济南的遭遇就能明白,青州士族刚好就是最擅于传播名声和泼脏水的。

同时,这事是刘备到了青州之后的第一个案子。

身为刺史,这第一个案子必须秉公处理,否则就别想正常治理青州了。

在任何时代都一样,作为空降的一把手,这第一把火是不能出差错的,如果烧不尽障碍荆棘,那就会烧得满目疮痍寸步难行。

而且,此事其实是刘备自己的责任。

这件事看起来像是个小麻烦,实际上却是刘备团队的巨大漏洞——制度缺失。

以前是初创阶段,可以用情义管理兄弟们,属于黑社会山头性质,随便一些也没什么。

而现在,自家团队规模已经不一样了,办事得有制度有条理,也就是“纲纪”。

虽然刘备手下的人品行大多值得信任,但品行再好也会受人拖累的,关羽赵云等人的道德品质堪称天下楷模,但照样会犯法的。

此时,张白骑将贾诩护送到了平原。

“合在一起不好处理……那就分开来办。”

贾诩得知此事后倒是很快有了主意:“那刘平不是告了三个罪状么?此三罪不该合审,当分离开来各判各的。”

“若是单审,张家族人随王芬谋逆之罪就会落定,那雋乂便会连坐入罪了。”

刘备当然是想过这种处理方式的。

“分开审,那自然该从小案审起,怎能一来就审谋逆大案?谋逆之案是要发往雒阳的……”

贾诩摇头笑了:“谋逆、杀人、侵占……侵占公产是最清楚明白的事实,当然应该先从最清楚的事开始办。而且……属下之过,皆罪在其主,上有令,下执行,总得先审主犯,再判从罪啊……”

刘备眼前一亮,任用贾诩为治中从事,让贾诩负责此事。

别驾和治中两个职务合称“纲纪”,别驾总揽纲略,治中把控细纪,是刺史手下地位最高的两个僚属。

简雍目前的核心任务是安置十万民众。

贾诩便留在平原辅佐刘备主持政务。

而张郃被刘备派去打通龙凑渡口了,要赶紧与黄河南岸的关羽张飞会合,这个当事人现在没空参与控告他的这个案子……

……

刘备要开堂公审了。

平原县新设了开放式的公堂,县官署的围墙被刘备派人拆掉了,并将官署西侧的县丞衙署改成了刺史决曹司。

赵霖带了些人手在平原县内敲锣打鼓,召集平原各家士人围观公审,而且还邀请了平原王前来观政。

平原王名叫刘硕,是桓帝刘志的亲弟弟,其实算是个本分王爷,一直很低调——不低调不行,勃海王刘悝前车之鉴摆在那儿呢……

举告张郃的刘平便是平原王府的人,但不是平原王的亲属,而是王府郎中令。

这不是朝廷任命的官,而是王府内官,在王府的地位大概相当于印度丐版光禄勋,掌管王府禁卫。

王府本身是没有兵权的,禁卫军限额一曲(两百人),平原王府的郎中令只能管着二百来个禁卫,而且这些禁卫是不允许装备铁甲的,实质上算是家仆。

王府禁卫也被俗称为‘锦衣卫’,但这不是美称,主要是因为不允许穿铁甲,朝廷有锦衣配额以保持各诸侯王的皇家体面形象,平时禁卫是穿锦衣执勤的。

郎中令这种王府内官也算是锦衣卫指挥使了……

但实际上这只是家臣而已,并不是官,而且通常是国相门下的家臣——国相才是掌管诸侯国实权的朝廷命官,王爷只是傀儡而已,除了地位比较高之外,与一般豪族没多大分别。

不过,前任平原国相早在青州黄巾复起之初就已经跑路了,县令职务更是一直卖不出去。

之前陶丘洪是平原士族领袖,而现在陶丘洪死了,平原国大部分地方又有黄巾,国相县令又没有,平原王府反倒是成了士族们的主心骨。

这‘锦衣卫指挥使’刘平,实际上代表的是平原本地的士族。

公审当日,没了围墙的刺史决曹司被围得水泄不通。

刚上堂,刘备便很自觉的站到了堂下:“备出使青州,本当保境安民,但备御下无方,以至部属行为不法,此皆备之过错。臣下之罪,皆罪在备身,备自领诉状!”

平原王刘硕坐在公堂主位,本来还打算谦让一番让刘使君坐到中间去,结果听闻此话一下便傻了眼。

左右一看,贾诩坐在宾位,赵霖手里拿着笔在记录文书,这俩倒是正经在判案的样子……

可刘备喊了升堂站在堂下右侧没动……那地方是被告的位置。

原告位置站着刘平。

刘平也已经懵了,啥情况这是?

“本案有三,先断其一,乃堂下刘平状告张郃侵吞公产之事。”

贾诩见平原王没敢说话,站起来充当了主持人:“此事已经查证,乃使君刘玄德下令,让别部司马张郃择地安置部曲及其族人,张郃乃奉命而为,此罪确实当诉刘使君。不过……按律,州郡下官无权诉讼使君……”

“除刺史外,无人能诉本使,因此本使以青州刺史设堂,诉讼自己!”

刘备点头接过话来:“备未经朝廷公议,擅自下令部曲取逆贼家宅田产安营,此事虽乃军务惯常,但确有目无规程之罪……备认罪!赵决曹,备无视朝廷规程,此罪按律当如何判决?”

除了贾诩和赵霖之外,谁都没想到,刘备开堂公审居然是要自己审自己……

刘平向刘备状告刘备的手下……

而刘备自己开堂审自己……

这事可就新鲜了,平原士人们一下子就精神了——虽然是看热闹,但这种事真没见过啊,起码能吹好几年。

赵霖起身,拿起简牍直接念:“官员无视朝廷规制者,当以渎职论处,需入京论罪。”

“备奉诏平定青州,若青州未定便归雒阳,那也是渎职之罪,不能因同罪而废王事……请问大王,备当如何决断?”

刘备拱手问堂上坐着的平原王刘硕。

刘硕哪儿知道该怎么办啊,他现在满脑门子都是问号……只好说:“孤不通法家,此事还请使君自行决断。”

“既然如此,那便是备领受王事却轻慢无纲,应罪加一等从重处置……赵决曹,渎职之罪加一等当为何罪?”

刘备又给自己多加了个罪名。

“此为怠慢王事,乃失政误师之罪,应判流放。”

赵霖继续照着简牍念。

“好,那就这么判!青州刺史刘玄德令部曲强占叛贼田宅,视罪为怠慢王事,着判流放卢龙塞谪戎戍边!”

刘备一副铁面无私的样子,问在场所有人:“张郃乃备麾下司马,其行皆备所令,备此自判,诸君可有异议?”

卢龙塞已经是最危险的戍边地点了,这判罚仅次于死罪,不仅属于秉公处置,而且还是罪加一等,谁都无话可说。

见无人回应,刘备又问原告刘平:“此判原告可有异议?”

这都自己判自己流放了,谁还能有异议啊……刘平摇着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平原王刘硕并不知道卢龙塞现在是刘备的地盘,甚至觉得刘备判得有点苛刻了,当堂求情:“使君何必如此,若使君自判流放,岂非仍是荒废了青州之事?”

“那没办法……律法就是律法,同罪不废王事,但慢君之罪明显高于渎职,按律必须这么判。总不能因备持节平叛就可以随意作奸犯科吧?”

刘备摇头说道:“大王不必为备说项,备向来功过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备自己也当守此纲纪。平定青州黄巾之事便请诸位贤才代劳……”

这下子没人能说什么了。

随后刘备画押定案:“如今侵占公产之罪已罚落,此案既然诸位皆无异议,那便如此决断,着立刻将刑徒刘玄德发往卢龙塞……备领罪!此案就这么结了!”

这话说完,在场士人们如梦初醒,几乎所有人齐声拒绝:“使君不可!”“不可结案!”

刘平是叫得最大声那个……

是啊,谁敢因为这种事把刘备挤兑走啊?

刘备自己审自己,审得公正严苛,这事必然会传遍天下。

即便平原士族不传,贾诩和赵霖也会传,跟随刘备来平原的那十万民众也会传,这事是藏不住的。

若刘备真的去发配边疆了,在场所有士人从**到名声全都保不住啊!

所有人都会认为是平原士人逼走了一个清正的好官,且不论刘备手下的兵马,单单是跟随刘备来平原的那十万民众,也必然会把整个平原县的士人全部生吞了的。

而且最可怕的是,死了都得留个万世恶名……

虽然他们没有攀诬刘备,但有了刘备这一出自己审自己,先把自己是个恪守律法的清正形象定下来,而且给了个高效自发传播的场景……

这样一来,任何人都会觉得这事是平原士族攀诬良善,甚至逼得天子使臣自行流放……

那上到平原王刘硕,下到所有平原士族,多半全都会被视为不服王化有意谋逆……

再随便联想一下平原目前的情况——诸侯王、士族、叛军……这个组合意味着什么?

王芬谋逆案就在眼前,也是同样的组合……而且王芬本人都还在平原监狱里蹲着的。

谁敢让刘备领罪?

“哦?诸位不愿以此结案?不知诸君可还有其他事状诉本使?若是有,请在此公堂一并举告……备之部曲皆奉备命而为,凡部曲之罪,皆罪在备身,备一并领受!”

刘备转过身,又朝平原士族们拱手。

嗯?一并举告……

这玩意还能告么?

告个张郃侵占公宅都搞成这个情况了,要是再提谋逆之类的事,那指不定会搞成什么情况呢……

刘备要是不松口,真要是领了罪,那平原士族全得完蛋,这时候谁还敢告?

刘平倒是聪明,听出了刘备言下之意,立刻躬身行礼:“平之前毛躁不查,上了诉状,今日得见使君律法森严,此必是平误诉不查,平请当堂撤诉!撤诉……”

“原告要撤诉?那……谋杀士人之案呢?还有谋逆大案……”

赵霖起身问刘平。

“一并撤诉,一并撤诉……平定有失察之处,请诸君谅解,平愿以误时之罪请罚劳役……”

刘平显然是很懂律法的,赶在结案之前撤诉,这就不算是攀诬——当然,刘平本来就不是攀诬。

没人告了,刘备也就没了罪,刘备没了罪,平原士人才有活路……

只是查案审讯耽误了各级官吏的时间,耗费了公务人员的时间和人手,可能会罚款以及处罚劳役——但一般不会真罚,因为这年头讲究个德治,官员考绩是诉讼越少政绩越好,州郡通常都是巴不得撤诉的。

其实现代也一样……都是能调解就调解,撤诉向来都比上诉容易,反正是“双方认可协商解决”的。

“既然原告撤诉,那本案便到此为止……此案已结!”

宣布结案的是赵霖:“决曹司常设于此处,本司所有案件皆公开审理,往后若有官吏不法之事,皆可前来举告……”

……

借着此事,刘备在平原有了极其响亮的名声。

虽然这事在士族们眼里像是作秀,但了解刘备的人都知道,如果刘平不撤诉,刘备是真会自己把自己发配到卢龙塞的……

反正卢龙塞也是自家地盘。

而平民们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他们只知道这是普天之下唯一一个自己审判自己的官……

刘备的部下也没那么多想法,他们只知道刘备是在帮张郃扛罪名。

毕竟大家都清楚,张家族人谋逆暂且不论,至少张郃强占陶丘洪的田宅确实是草率了些。

张郃本人没有过多的在刘备面前感恩戴德,他也算是老兄弟了,知道刘备不喜欢这套。

但张郃打通龙凑渡口之后,立刻与河间鄚县张氏分了宗,也成了独门独户。

随后不久,贾诩开始主持颁布各项办事规范和章程。

比如什么事应该有哪些流程,不合规程要怎么弥补,若无法弥补要怎么处罚……甚至在哪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不按标准规程特事特办都有规制。

贾文和并不仅仅只是个出主意的谋臣,他是真能制定具体细则的,把规范做得很细。

从治政到治安,从财权到民权,从门下僚属到各司曹掾……全都分开列出了章程,并陆续与简雍、赵霖等人一同补修。

而且,贾诩还把财政章程交给了左沅……

但贾诩并没有改变军中的规程。

刘备问贾诩为何不定军规,贾诩说:“臣虽懂些军策,但却不擅治兵……戎祀之事,还请主君自决。”

刘备算是服了,这贾文和确实会谋身,从来不碰风险大的事儿。

刘备只好把军法之事交给了赵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