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祖坟冒青烟了!皇帝居然这般大方?!这还是抠门的皇帝吗

听书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想想看,他汪大渊一介老朽,这一生也没有干出什么名堂来。

年轻时没干什么正事,跟着船队,没少到外面转悠。

确实挣了点钱,可是这些钱,对普通人而言还好,对于皇帝而言,那是真入不了眼。

且这些钱,到了此时,已经花用的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地方。

而且,这所谓的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和皇帝比起来,那也不知道差了多少。

完全上不了台面。

要才学没才学,要武艺没武艺,治国理政才能,那更是没有。

结果,就是他这般什么都没有的人,前一段时间突然就被朝廷的人给找到。

说是皇帝要见他。

当时汪大渊就慌了,觉得这些人是骗子。

他这样的人要什么没什么,皇帝又怎么可能会派人来找他?

皇帝是疯了吗?

这段日子以来,他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

等到真的被人带着进入了皇宫,他整个人的脑袋都是晕乎乎的。

只觉得分外的不真实。

尤其是现在,居然真的见到了皇帝,而且皇帝看起来还对自己这般客气。

这让他心中的慌乱与恐惧,在此时上升到了极致。

确定了,自己在此之前所想果然没有错。

自己真的是要没命了!

不仅自己没命弄不好,连自己全家都要没命。

在这短短的瞬间,他连自己埋在哪里都给想好了。

一来,传言中说当今皇帝脾气不好,杀人如割草。

另外一方面,也是双方身份相差悬殊,自己又啥都没有。

突然被皇帝如此礼遇,又岂能落一个什么好?

“哈哈,大渊先生不必如此不必多礼。

我对大渊先生,可是神往已久。

早就闻听大渊先生之名了。”

朱元璋见到汪大渊的样子,连忙出声对他进行劝慰。

不让汪大渊如此。

结果他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汪大渊把头磕的更厉害了。

“陛…陛下,草……草民要是哪里做的不对,您……您只处罚草民一人就行。

可……可不关草民家人的事儿。”

听到汪大渊所言,朱元璋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大渊先生不必须磕头,也别害怕,我找你可不是为了杀你的。

是有事让大渊先生办。

想想看,我真要想杀你,用得着这么麻烦吗?

随便下个命令,地方上的衙役就能给你来个破家灭门。

用得着费这么大的力气,把你给找过来,还亲自见你,再把你杀了?”

正在那里满心恐惧,觉得自己活不了的汪大渊,听到朱元璋的话,忽然间一愣。

真觉得皇帝说的真有道理。

自己之前确实是想错了。

皇帝真要想杀自己,何必如此麻烦?

只是马上又有新的疑惑,自心中升起。

既然皇帝不是要杀自己,那费这么大力气把自己给找来,又是所为何故?

自己一介老朽,又有什么是值得皇帝亲自过问的?

他是真想不明白。

“咱找大渊先生,是想要向大渊先生请教一下海运,以及海外做贸易的事儿。

大渊先生对此很清楚是吧?

还请大渊先生不吝赐教。”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让人搬个锦墩,让汪大渊坐。

原来是因为这个!

汪大渊放下了一些心。

但又有着诸多的不解,在心中升起。

只为了这个,就能让皇帝专程来见自己?

还如此优待?

他半个屁股坐在锦墩上,显得有些局促。

“回……回陛下的话,草民年轻时不务正业,海上确实没少跑。

对海外也了解上一些。

但也说不上多了解,更谈不上不吝赐教。

您有什么想问的,草民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赐教那是万万不敢提。”

汪大渊话说的很是客气。

而在他看来,所说的也是实情。

自己这点儿不务正业的经历,真不值得如此。

“哈哈,那可就太好了。

大渊先生,咱这边开设市舶司,着手对外发展贸易的事儿,大渊先生应该你也知道吧?”

汪大渊道:“回禀陛下,小人的确有一定的耳闻。”

朱元璋点了点头:“那就好,实话与大渊先生说。

开展这市舶司,发展海外贸易,咱这边不能说是毫无头绪。

但对于海外的情况,了解的也确实不多,缺乏相应的人才。

海外贸易的水很深。

尤其是海外行船,各方面的行道这些都很重要。

大渊先生往年在海上多有奔波,对此知道的很清楚。

大渊先生正是我大明,现在紧缺的人才。

所以,我准备聘请大渊先生,为我大明市舶司的海事顾问。

六品官身。

让大渊先生为我大明尽一份力如何?”

听到朱元璋这话,汪大渊一下子又愣住了。

愈发的不可置信起来。

六……六品官身?

这……这就六品官身了。

愿意!草民愿意!”

惊愕之后,立刻满是激动的跪在了地上,对朱元璋叩首。

汪大渊活了大半辈子了,见识过很多的事儿。

早就已经认识到了一个道理。

这世上富商也好,别的也罢了,说来说去这些都是虚的。

唯有官身才是最为可靠。

再大的富商,再能挣钱,遇到官府之时也一样不成。

尤其是犯了一些事后,那就是待宰的猪。

他也早就想要当官。

可官不是那般好当的,根本没有门路。

也没有相应的才华。

这辈子,都只觉得已经是做官无望了。

哪能想到,今天忽然之间就有这么大的好事,掉在了他的头上。

六品官身啊!

这可比县太爷的品级还要高!

而自己得以被皇帝如此看重,亲自给自己封官的原因。

竟然还是自己,早年在海上闯荡,对海外的事情知道很多。

这个被自己爹,早年间认为不务正业的举动,居然能够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好运?

“草民叩谢陛下圣恩,就是……就是,草民怕自己做的不好,辜负了陛下您的期盼。”

看着激动跪地叩首的汪大渊,朱元璋忽然间想起了在现代时,看到的一些人所说的,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做的话。

有些人说这话是在玩笑,可有些人还真的把这事给当真了。

怎么可能狗都不做?

不知道有多少人,心心念念,争着抢着想要做自己洪武朝的官!

自己上辈子杀官如割草,一个个的大案弄下了,砍了那么多官员的脑袋。

可也从来没见缺过官。

想要当官的人,还是挤破了脑袋?

“起来吧大渊先生。”

朱元璋望着汪大渊笑着说道。

“不仅是这六品海事顾问,若大渊先生做得好。

在今后开相应的海事学院时,也可以让大渊先生到那边去当个先生。

去给那些人好好的上课,传授一下经验。

为我大明的海洋经营,添砖加瓦。”

刚刚直起了身子的汪大渊,听了朱元璋的话,又一次跪在了地上。

心情要多激动就有多激动。

居然……居然还能让自己当先生?

教书先生那可是特别清贵,也很受人尊重的一个职业。

地位很高。

走到哪里,很多人都会客客气气的。

而他汪大渊,以往对于教书先生,也只有羡慕的份儿。

不仅是他羡慕,他爹当年也很羡慕。

当年自己爹,就想让自己当教书先生。

但可惜自己没这个才能。

结果现在,自己不仅仅能当六品的官,还能当先生,向人传授自己在海上的经验。

这种感觉真好!

尤其是自己所得到陛下如此厚遇,还都是因为这个,当初被自己爹所不好的,到海上闯荡的兴趣爱好。

这要是自己爹还活着,那该有多好?

肯定会为自己感到开心。

而自己在面对爹的时候,也能扬眉吐气。

当下他就决定,等到事情稍微办妥后。

他就抽空给自己爹去上坟。

把这些事儿,都好好的说给自己爹听一听。

告诉他,他儿子扬眉吐气了!

到海外做贸易,也并不是如同他所说的那样不务正业。

而是大有可为!

谁能想到,自己黄土都埋到脖子里面了,却忽然之间转了大运!

来了个升官发财!

“陛下厚恩,小民无以为报,唯有竭尽所能,以报陛下之恩遇!”

汪大渊对着朱元璋再次郑重叩头之后,这才站起身来。

老头的脸都涨红了,身子都在颤抖。

朱元璋能够理解汪大渊此时的心情,自己洪武朝的官,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大渊先生你说错了。”

听到朱元璋这话,汪大渊瞬间就变得惶恐起来,

双膝一软就要跪地认罪。

虽然他并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

惹的皇帝不高兴了。

但既然皇帝都这样说了,那肯定还是要先认罪为好。

“大渊先生的称呼,要改一改了。

不是小民,而是应该称臣。”

听了朱元璋的话,汪大渊脸上的那些惶恐,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

整个人都变得越发激动和亢奋。

一张脸涨的通红。

“是,是,小民……不,臣知道了,臣记住了。”

这两个‘臣’字说出口,令汪大渊如饮琼浆,身子轻飘飘,只觉得浑身上下轻了不止二两。

心情那叫一个好。

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称臣。

而且,还是当着皇帝的面儿称的臣。

这感觉真新鲜,真好!

见到老头的这个反应,朱元璋就知道,自己东西送到了汪大渊的心坎里。

喜欢就好!

喜欢了那接下来,才能忠心任事,好好干活。

“陛下,这对外经商,和寻常的贸易还不一样。

对航海路线要求很高。

海上看起来到处都是水,没有什么不同。

但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却不少。

有些地方适合航行,有些地方却不适合航行。

海水下面有着暗礁,稍不注意就会搁浅,甚至于船毁人亡。

在茫茫大海上,如何辨别方向,躲避风暴……也都有着一些相应的窍门。

臣年轻时,对航海很感兴趣。

没少下南洋,下西洋。

绘制有海图,把臣所知道的航道这些,都给标注了出来。

哪些地方可以停船,那些岛屿有可以饮用的水源

什么地方有什么货,都有所记录。”

听到汪大渊这话,朱元璋面上笑容更盛。

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这海图在哪里?大渊先生可曾带来。”

汪大渊道:“回禀陛下,臣没有带。”

“那能否将之取来。”

汪大渊摇头。

朱元璋面上笑容不变,心里面却微愣了一下,感觉不太好。

莫非是汪大渊还想要更多?

“陛下,这海图都在臣心里面记着。

臣可以随时再画出一幅海图。”

“哈哈。“

朱元璋闻言笑道:“好好,咱找大渊先生没有找错人。

我大明现在,就是缺大渊先生这样的专业人才。”

“陛下,这在海外做贸易,这些方面臣倒是不怕。

但有一点却不太好办。

不是臣所能解决,需要陛下您这里将之困难解决了才可以。”

朱元璋闻言道:“大渊先生请讲。”

汪大渊道:“那就是海寇。

臣年轻之时在海上做贸易,海上虽有海寇,却没有这般多,这般强横。

最近几年,听人说海上的海寇越发的猖獗起来了。

尤其是陈、方两部海寇,势力极其庞大。

非是寻常海寇所能比拟。

寻常商船海外行商,根本就逃不过他们的围追堵截。

很多人去了海上,就回不来了。

想要在海上做生意,必须要给他们交好处费。

或者是派遣更多的护卫。

陛下您想要发展市舶司,这些海寇必须要进行清剿才行。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汪大渊说的是实话。

在这上面,汪大渊倒是没有什么隐瞒。

看得出来,确实用心了,想办事。

“陛下,海上的这些海寇,也不能轻视。

就臣所知,陈方两部海寇加起来,所拥有的两千料大海船,得超过三十艘。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千料大海船。

船上装的还有大量回回炮。

很难对付。

这些年,陈,方两部海寇在海上越发的强大起来。

通过众多海商,他们获得了很多的钱财。

而这些钱财,大部分都用来购置新的战船,并增添人手。

海上的很多小股海寇,都被他们给收服。

里面的人员组成很复杂。

除了陈有定,方国珍的旧部,还有一些,从我大明这里跑到海上加入进去的人。

有一些则是,被捉拿的海商,和一些相应的护卫。

还有倭寇,以及其余一些蛮夷小国的人。

加起来总数绝对不下五万。

而且,这些人常年都在海上活动。

对于海面了解的很清楚。

在海上作战这些,也同样非常的熟练。

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专业的事要问专业的人。

此时找来汪大渊这么一问,很多东西都一下子变得明了了。

汪大渊一开口,就能听出他对海上的事有多了解?

能看出他的专业。

“行,我记下了,海寇必然要将之给剿灭了。”

海寇确实要剿。

不说这些人是不是陈有定,方国珍的残部。

和自己这边有着旧恩怨。

单单只是抢劫海商,会严重的威胁,破坏海外经商这一条。

就注定了自己这边,要把这些人都给灭了。

而且,就他所知道的。

海寇和海商们之间的关系匪浅,在海上有着一些合作的关系。

不用问也能知道,自己大明这边,和这些海寇们在今后,必然会有一战。

好在自己早就料到这个事儿,以前早就做准备了。

陶成道那边,在自己给出来的一些创意,还有资金的大力支持之下。

现在已经弄出来了上百门的火炮。

是远比自己大明原本存在的火炮,威力更大的火炮。

比大明后期时的那些红衣大炮,威力还要更强上一些。

这些炮,放在这个时代具有碾压性的优势。

这些海寇的船就算再大,装再多的回回炮,面对自己这边的众多装了火炮的船。

也一样不堪一击。

不等他们靠近,就能把他们给轰碎了。

现在的火炮还是不够用,朱元璋觉得还少。

最起码再铸造出来个一两百门才好。

朱元璋也多少有点儿,火力不足恐惧症。

弄到三百门炮,把这些炮都给装到船上去,把消息隐藏好。

今后就可以,给这些海寇们送上一个大惊喜了!

想来这些海寇们,会被自己送的这个大惊喜,给震惊到。

这个时候,先铸造出来的火炮,已经秘密的装在了船上。

如今,俞通源他们正秘密带人进行训练。

而自己还给了他们,从后世所学的一些海战之法。

这次老四,抄家抄了这么多的东西。

虽然大部分,都给用在了组建国营企业上面。

但自己还是让老四,从那边运回来了很多的铜器皿。

将之秘密的送到了火器营。

如今火器营那边铸炮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

又有这么多的原料和大量资金进行支持。

按照现在这个速度下去,最多再有两个月,就能再弄出两百门火炮。

到了那个时候,市舶司基本上也组建完毕。

江南这边的国营企业这些,也都组建的差不多了。

可以正式进行运营了。

海上的那些海寇们,必然是早就忍耐不住。

想要给自己这边来个狠的了。

到了那时,且看自己和海寇那边,谁能赢了谁,谁能把谁给灭了!

灭了海寇,大明的海军也能正式组建了。

“能灭了海寇,那事情就好办了。”

汪大渊如此说,可心里面还是止不住的为之担忧。

他知道,海上的这些海寇们,非常不简单,实力强横。

哪怕是朝廷这边想要动手,将之给灭了,也没那般容易。

但既然皇帝都已经开了口,把这事给应承了下来。

他这边也只能把话点到为止,不能在这上面继续多说。

也只能相信,皇帝能把海寇给解决……

……

东宫这边,崔婆子正在对太子正妃常氏,进行例行的诊断。

常氏有了身孕,每个月请崔婆子来看看,还是很有必要的。

吕氏在一边守着,一颗心暗自提起……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