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郑士元望着燕王朱棣,出声说道。

神色显得很郑重。

带着很多的关心,与满心的担忧。

赵政这个狗东西,就应该抓到时就地处决。

不应该让他活着,到被处斩之时,说出这么多的疯言疯语来。

这狗东西,所说的那些话,实在是太诛心了。

一言一行直往人心的最深处扎。

郑士元是真怕燕王,会把这些话给听到心里面去。

从而在心里面,产生一些别人的想法。

继而影响了燕王殿下,和陛下与太子殿下之间的感情。

并会因此,导致影响市舶司的开设,以及接下来国营企业的建设。

不过这些话,一般而言是没有人敢向燕王朱棣说的。

毕竟这件事情,涉及到了皇帝太子以及燕王。

牵扯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容易惹得一身骚。

赵政狗贼还专门挑拨天家父子之情,兄弟之情。

这些事情就是个马蜂窝,怎么说都不好。

对于他们这些外人而言,最好的应对办法,便是装作不知道,不闻不问。

但郑士元考虑再三后,并没有做出这最为明智的选择。

还是做出了,现在这个在很多人看来,很傻的应对方式。

主动找到燕王殿下,而后向燕王朱棣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对朱棣也进行开导。

提醒朱棣不要被等贼子,临死时专门所说出来的一些话,给影响到。

“士元。”

朱棣对着郑士元点了点头。

“你有心了,能在这个时候过来见我,并对我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足可以见你心之赤诚。

你的心意我领了,你更不用担心会因为对我说的这些,让我对你产生一些什么误会之类的。

本王不是那种分不清好歹的人。”

朱棣面上带笑,并亲自给郑士元倒了一杯茶。

“你说的这些,我心里面也明白。

父皇待我如何,大哥待我又是如何,我心中都很清楚。

父皇是最好的父皇,大哥是全天下最好的大哥。

他们当然不会行此事,也绝对不会如同这等小人所说的那样,把我用完就丢弃。

我们父子兄弟之间的事儿,只有我们自己心里面清楚,

赵政这狗贼,想要凭借着这等下三滥的手段,三言两语来挑拨我们我们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

妄图在我心里面种下一根刺。

他是想多了!

我敢把他明正典刑,还不堵他的嘴巴,就无惧他说出什么话。

我不是三岁的孩童,分不清好歹。

被人随便说说,就能被调动起来。

这等狗贼的想法,注定了要落空。

他以为他说上这么一些话,就能让我对父皇对大哥心存疑虑?

就能让我在今后做事情的时候,不敢再如同现在这般,勇猛精进。

就能让我畏手畏脚,裹足不前?

他想错了!

我朱棣不是那样的人!

我父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再复我汉人河山!

有志于让我华夏再次腾飞!

要干出惊天伟业之举。

那么我身为父皇的儿子,自是不能给父皇丢人。

父皇要做什么,我等着做儿子的,便要为父皇冲锋陷阵!

冲在最前面!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若是连我这等做儿子,做兄弟的人,面对眼前这等复杂局面,对于这些贪官污吏,对于这些造反之人。

都尚且要疑虑,要计算各种各样的后果。

想着明哲保身,考虑这,考虑着那。

那父皇让华夏再次腾飞的梦想又岂能成功?

而我朱棣,又岂配做我父皇的儿子?

岂不成了虎父犬子了?”

郑士元听到的朱棣所说出来的话,不由为之动容。

只觉心潮澎湃的。

“好!说的好!”

他不顾礼节,直接拍手称赞。

“是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是臣过于担忧了。

陛下有殿下您这样的好儿子,太子殿下有殿下您这样的好兄弟。

大明有陛下、殿下您这样的好父子,实属大幸!

陛下和殿下你们深居高位,并没有被花花世界,被荣华富贵迷了眼。

相反还勇猛精进,还想着为天下万民,为华夏多做出一些事情来。

当真令人敬佩,赞叹。

世上从来不乏蝇营狗苟之辈,也从不乏自私自利之徒。

总是喜欢用他们那卑鄙的眼睛,阴暗的心思去看,去揣度所有人。

以为所有人都会和他们一样。

却不知这世上有很多人,和他们完全不同。

总有人能抛弃诸多的蝇营狗苟。

总有人能以天下为己任,做出舍生取义的事情来。

遇到危险的时,总有人能挺身而出。

遇到事儿时,总有人能奋不顾身,挽天倾!

哪怕粉身碎骨,也同样无怨无悔!

他们怕吗?肯定会怕。

可他们还是做了!

怕并不可怕,也不可耻。

心里很怕,但身处在这个世上,面对这种情况,还敢于去做。

才是最为勇敢,最为值得人称道。

才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华夏也正是如此,才能一次又一次走过来,挺过无数劫难,变的愈发强盛!

西汉时,匈奴猖獗,欺我华夏。

被武帝派卫大将军,冠军侯等人,打的分崩离析。

五胡乱华何等至暗时刻。

可我华夏,不是再次腾飞?

一扫阴霾,创大唐盛世。

宋朝暗弱,丢城失地。

以至于到了后来,被鞑子夺取了全部天下。

可如今,元朝又在何处?

还不是被陛下带着无数仁人义士,奋起反击。

将之给打的分崩离析,重回草苟安?

那些狗贼们,总是躲在阴暗的角落里。

用他们的心思去揣摩所有人。

觉得所有人都和他们一样。

真要人人都向他们这般自私自利,像他们这样厚颜无耻。

我华夏早就亡国灭种了!

如何能一次又一次,历经艰难而不死,历经浩劫而愈强?”

朱棣闻言,握住了郑士元的手。

“士元,说的好!

父皇曾言,这天下兴盛,且看他施为。

也看我等施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不要说父皇大哥他们,不会做这种事情,对我来个用完就丢。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真的为形势所迫,用完之后做出了这种事情来。

我朱棣依然无怨无悔!

我愿意做这些事儿,我乐意尽一份心。

我乐意倾尽自己所能,施展自己才华。

我愿意为华夏盛世增砖添瓦,尽自己所能,办出一些事情来了。

哪怕是拼尽全力,也只不过是让华夏稍稍好上一点儿。

那都是值得的。

就说明我朱棣没有白活这一回。

没有辱没了我父皇的名头上。

后世人提起我的时候,不会说虎父犬子,这就足够了。

那些蝇营狗苟之辈,不必太过理会。

若能噤声,不为华夏盛世拖后腿,弄出一些乱子来也就算了。

如果真的影响大局,这样的狗贼有多少便杀多少!

把他们一个个全部都给灭了!”

朱棣说这话时,手不自觉的就按在了腰间的剑柄上,带着腾腾杀意。

他这个时候说这些话,郑士元那是真的相信。

殿下这一次来到这边,那是真没少杀人。

先是造反的海商,紧接着便是这里的众多官员。

现在,对于官员们清查和斩首还没有结束。

并且在这个过程里,还有很多吏员,也同样牵扯到了谋反罪里。

被斩首,有些被灭门。

而且,现在关于这些吏员们的查办还没有停止。

并且将更多的精力,都给转移到了对吏员的查办上面。

这一次,燕王殿下是真的要好好的清理一下,江南这边的士绅官吏。

当年陛下战败张士诚时,就曾对浙东等这些地方,进行过一番的清理。

不过,那个时候因为是战时,有着诸多的事情要做。

不少的手段都显得比较粗糙。

清理了之后,虽然让情况有所好转。

但是还不够深入,不够细致。

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这个时候,不少地方又开始故态复萌。

这一次,海商造反造的好。

被燕王殿下带着人,狠狠的犁上这么一遍。

尤其是对众多的和海商有牵扯吏员们动手,是一个特别好,特别正确的举动。

这众多吏员,看起来地位不够高,甚至于和官员相比根本就不入流。

可是,他们往往都是当地的豪强,当地的士绅的人,是地头蛇。

最是难缠,根深蒂固,盘根错节。

很多官员到了下面,都要看他们的脸色。

很多事,如果他们执意从中搞破坏,不配合,都不好干下去。

江南这边的情况复杂,仅仅只是清理海商,以及对众多的官员们动手。

是不能很好解决的。

想要将之给解决好,还要把这地方上牵扯进去的吏员,给好好的清理一番。

把很多固有的东西给打碎,砸烂,打扫干净。

再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始开设市舶司,整理产业,建设众多国营的企业。

才能不让这些企业,以及市舶司,在今后的发展里,不被这些地方上的人掣肘。

有利于事情的兴办,更有利于江南这些地方的归心。

而郑士元也相信,经过这一番的举措之后。

接下来只要能住控制住市舶司,还有国营企业,别让这些地方再出什么大问题。

那么今后,江南这边就会变得很老实。

能被朝廷被很好的控制。

江南这边的很多人,为什么如此这般桀骜不驯,不服朝廷管制?

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地方,太过于富庶。

商业发达,海上走私风行。

很多人手里面有钱,能通过钱财,在暗地里拉拢很多的人。

形成他们的关系网。

如今陛下建立市舶司,规范掌握海上贸易。

严厉打击海上走私。

同时,还要组建国营企业。

由朝廷取代这些地方的商人。

把很多的产业,掌握在朝廷手里。

这等于是斩断了这些人的根。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人在今后,再想要发展的如同之前那样,无法无天,根本不可能。

陛下真不愧是陛下!

这一手是真厉害!

可以说是一劳永逸,彻底把这边的问题给解决了!

再有着燕王殿下,此时在这边打大杀特杀,相互配合。

江南这边彻底归心,将会成为定局。

对待江南这里,就该如此!

很多时候,该强势就要强势,该杀人还是要杀人!

不强势不杀人,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那些人,也根本不会害怕!

只有杀了人,强势起来。

他们才会变得老实。

郑士元从朱棣这边离开了,来的时候忧心忡忡,走的时候却心生欣喜。

所有的担忧,都尽数没有了。

是自己过于担心了。

小看了燕王殿下。

什么是虎父无犬子?

燕王殿下这就是虎父无犬子!

燕王殿下能如此,江南这边无忧。

或许在今后,陛下还会给燕王殿下派其余的重任。

而他也相信,燕王殿下能不负陛下所托,能把事情给做的特别好……

……

杭州知府,以及松江府那边的知府。

被朱棣一举砍了脑袋。

这么两个重要的地方,知府当然不可能空缺。

需要有人补上。

在朱棣这边,把这牵扯到造反中去的两个知府,给砍了脑袋的五天之内,杭州这边,以及松江府那边的新知府,就已经尽数到位了。

杭州这里的知府名叫曾泰。

松江府那边的知府名叫李文。

这两人都是有才华之人。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两个人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以往都在朱标的东宫那边有所任职。

有了这么两个人担任杭州,和松江府的知府。

那接下来的很多事儿,都将会变得好做。

不仅是他们两个,其余被朱棣给斩杀的官员,所留下的空缺,也很快被朝廷命人进行了填补。

包括吏员这些,也同样是进行了补充。

可以说这一次,这些地方的官员,来了一个大换血。

有了这样一次大的行动后,今后这边的官场,肯定能安稳上一些时间。

最起码在接下来,开设市舶司,及弄国营企业这些事情,官府不会在后面拖后腿。

这样的一番杀伐下来,就连平日里一些,很是喜欢唧唧歪歪,没事了会对朝廷这边,指指点点的读书人。

这一次都变得很是老实。

没有一个人敢跳出来说什么坏话。

也没有人出来指责朝廷与民争利。

但是能够想到,今后这里面的一些人,肯定会写上很多的小作文,对这个事儿进行记载,

进行抨击。

流传出诸多的野史。

春秋笔法,歪曲事实,乃至于编造这些,对于这些人而言,那是家常便饭。

最是擅长。

比如,锦衣卫抓捕逃窜的造反之人,有逃犯慌乱之中,跑进民宅。

锦衣卫在后面追逐,进入民宅进行抓捕。

落在那些人的笔下,便是一桩锦衣卫破家灭门,残害无辜的惨案。

当然,这些人会变得如此老实,除了朱棣这一次是真不留情,杀疯了一样。

在这边杀了个人头滚滚。

把很多人都给吓到了。

不敢在这件事情上乱哔哔之外。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便是朝廷的大明日报,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三天两头就会进行增刊。

由原来的七天左右一期,变成了两天一期。

大明日报,最近主要就是针对杭州等这边的事情进行报道。

大力抨击造反之人,并把主要矛头对准了无辜海商。

对朱棣所干很多事,拍手称快。

并盛赞国营企业等等。

还详细的介绍了国营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组建之后,对国家对百姓会有多少的好处。

不仅如此,还专门派遣了一些人,深入乡里,向这边的众多百姓来宣传。

弄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想要暗戳戳的欺骗一下那些愚蠢的百姓,告诉这些愚蠢的百姓们真相都不行。

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朝廷在这里歪曲事实。

看着这些愚昧百姓,被朝廷所歪曲的事实所愚弄。

这种感觉,当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

“哈哈,大渊先生,可算是找到你了!”

武英殿这边,朱元璋看着被宦官领着走进来的一个,看上去有六十岁上下的老者,满脸笑容的出声说道。

亲自站起来进行迎接。

言辞之间很是客气。

对于老者礼遇极高。

来的这人不是别的,正是王大渊。

这汪大渊可是一个奇人。

朱元璋是在现代时才知道,在自己大明,还有汪大渊这么一个人才。

汪大渊对于海运上面,很有见地。

出生于元朝,在元朝时就曾跟着商船,并去过很多很多的地方。

下了南洋,还去了西洋。

最远到达过非洲。

对于海外的诸多事情,知道的很详细。

并且,还把他在海外的这些见闻写了一本书给记录了下来。

叫做岛夷志略。

正是通过这本书,汪大渊的名字才能够流传后世。

才能让人知道,早在元朝之时,华夏这边的船队,就已经去过那么远的地方进行经商。

而汪大渊所留的文献,让人们对于这个时候的海外,也有了一个更多的认识。

如今朱元璋要在设市舶司,对外经商。

汪大渊这样的人才,又怎么能错过?

这可是一份活着的海图!

那自然要礼遇。

汪大渊听到朱元璋这话,本就紧张的他,扑通一声就给朱元璋跪了。

整个人瑟瑟发抖,觉得自己今天要死了。

甚至于全家都要不保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