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赐病逝的消息热度还没有散去,六月二十四日清晨,太医署忽遣人来报,太中大夫桥玄于府中溘然长逝,无疾而终,享年七十六岁。
桥玄的逝去,实在是让人惋惜。
桥玄是真正的君子,不惧权贵,不贪慕荣华,即便是跋扈将军梁冀的权势抵达巅峰之际,面对梁冀触犯了律法的心腹羊昌,也坚持用囚车押解进京。
孝桓晚年,鲜卑、南匈奴、高句丽叛乱,劫掠边境,桥玄任度辽将军,假黄钺,皆平之,任职三年异族皆不敢犯境。
这位两任九卿、两任三公的真名士逝去后,海内前来吊唁者竟比杨赐还要多。
安北将军领幽州刺史曹操上疏,请求亲自为桥玄抬棺送葬。
曹操是当真将桥玄当作了祖父一般对待,二人是忘年之交,在曹操为人所讥讽,就连亲眷都认为他只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之时,是桥玄鼓励他认可他,因此二人的感情非常深厚。
曹操时常与桥玄互通书信,接受安北将军与幽州刺史的任命后,桥玄还在书信中为曹操讲述在幽州需要注意的事项,讲述他当年面对鲜卑、高句丽时的经验之谈,并鼓励曹操,希望曹操不要辜负他的期望,成为安定汉室江山的贤臣。
六月初十的时候,桥玄还曾写书信给曹操,说梦见了当年因为他不愿意缴纳赎金而被撕票杀死的幼子,认为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与曹操在信中开玩笑说,将来曹操若是经过他的墓地,如果不拿一斗酒和一只鸡来祭奠他,车马过去三步以后,曹操若是肚子疼可不要怨他。(注1)
桥玄的书信是通过日行一百五十里的正常行进速度运送的,而曹操彼时在蓟县,距离雒阳有一千九百里,用时十三日方在六月二十三日傍晚抵达曹操手中。
曹操当晚便写好了书信,以开玩笑的口吻表示接受桥玄的约定,恰好在桥玄逝世这一日寄出。
当一封四百里加急书信用时五日抵达蓟县的时候,曹操还不敢相信桥玄当真逝世了,悲伤得哭晕了过去,醒来后便向天子上疏请求回京。
刘辩准许了曹操的请求,并为桥玄安排了与杨赐同样规制的丧葬仪式,使五官中郎将伏完持节追位特进,赠车骑将军印绶,并追封大棘乡侯,食邑八百户,追谥“正武”。
还不待刘辩和百官们暂歇,六月二十八日夜,光禄大夫刘宽于府中病逝。
刘宽与杨赐同为弘农郡华阴县人,而且同样享年六十六岁,这对好友就像是约定好了似的,前后而去。
刘宽五次担任九卿,两次担任三公,在朝野的威望并不比六任九卿、三为三公的杨赐逊色多少。
然而这一次,刘辩并没有再度同杨赐、桥玄的葬礼那般,身着素服临府吊唁,只是遣高望对外宣称,天子因接连三位重臣逝世,哀伤过度病倒了,故而无法前往吊唁。
百官也都理解,接连三员重臣逝世,而天子今年才虚岁十五,虽然少年老成治国有方,却终归是还未见过多少生老病死的少年郎,骤然因为伤心过度而病倒,似乎也正常。
而刘宽的丧葬只是按照寻常秩二千石官员逝世的规制办理,虽然天子也赐下了棺柩等祭器,追赠刘宽为车骑将军,并追封务乡侯,赐食邑六百户,由其子刘松袭爵,这份赏赐已然算殊遇了,但珠玉在前,百官都能觉察出天子对待这位宗室长者,并没有如同对待故太尉杨赐这般极尽恩赏。
天子为刘宽也定下了大殓后十五日后下葬的规制,但送丧的队伍的规制,却只是侍御史桓典主丧,五名御史台令史居中护丧,以骁骑营校尉成廉率军司马黄盖、高览三人驾驶战车随行护卫,唯有将作大匠蔡邕为之手书碑文的恩赐是一致的。
当然,实际上刘辩是没有生病的。
他的身体还没那么脆弱,他只是单纯不愿意为刘宽吊唁。
刘宽是宗室长者不错,但他是太祖高皇帝第十五世孙,而刘辩本人却是太祖高皇帝第十三世孙,论辈分他是刘宽的祖父辈,凭什么要为这个宗族后辈吊唁?
除了辈分问题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刘辩不喜欢刘宽这位臣子。
刘宽也许是个好人,但对于汉室而言他绝对算不上一位合格的宗室,被世家豪门的观念荼毒过深,极度反宦官,哪怕如今的宦官皆为贤宦也不例外。
最让刘辩不喜的是,刘宽始终试图为他灌输“圣天子垂拱而治”这个观念。
他的本质已然不是一位宗室了,而是典型的后汉今文学派士人,观念和利益皆与刘辩相悖。
但终归是为汉室效力了四十余年的老臣,因此刘辩愿意给予他尊重和体面,没有因为自己的个人好恶而降低刘宽这个地位的臣子应有的丧葬规制。
经过司徒刘焉、太常卿郑玄与诸多博士、礼官商议刘宽的谥号,刘辩最终接受了郑玄的提议,追谥“昭烈”。(注2)
只是接连三位重臣逝去,一时间大汉帝国竟给人一种风雨飘摇的感觉,好像上天要剥夺大汉帝国重臣们的性命似的。(注3)
也幸好如今天人感应论是邪说,否则骤然三位重臣的逝去,也不知刘辩这位天子会被如何编排出昏庸无德的舆论。
在接连三位重臣逝世之际,朝廷也终于迎来一件天大的喜事。
汉兴元年,六月三十日,婕妤刘清诊断出喜脉!
天子有后!
在京朝臣及各地官员纷纷上疏贺喜,并敬献贡品。
百官皆知天子不喜官员敬献财物,因此多送的是些名贵药材,诸如成形的上党参、黑如瑿玉的东阿贡胶、九蒸九晒的地黄、龟形茯苓、六色灵芝等极珍之物。
尽管如今也不知刘清腹中胎儿究竟是男是女,并且刘清生下的孩子哪怕是男丁也不可能嗣位大统,但百官们都很高兴。
毕竟刘清有喜,便证明了天子是有生育能力的!
这对于百官而言无异于一剂强心针,尤其是刘辩潜邸时的元从旧臣。
他们都是刘辩最忠实的拥护者,也希望成为新一任的大汉权贵。
若是刘辩没有子嗣,皇位送给旁支,他们的既得利益和未来的利益又如何能够得到保证呢?
而如今刘辩证明了自己的生育能力,又是年方十五的年轻人,他们也不必太过担心刘辩会没有子嗣继承大统。
(2430字)
——
PS:本来答应昨天上主编力荐就爆更的,但是没想到会突然就阳了。
今天虽然还是挺难受的,但是觉得应该兑现对读者老爷们的承诺。
今天加更2600字,结合昨天的1600字加更,算是前后加更4200字了。
求读者老爷们看在作者加更4200字的份上,多砸点月票吧!
注1:《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
注2:这个昭烈侯的谥号不是作者恶搞。
“中平二年卒,时年六十六。赠车骑将军印绶,位特进,谥曰昭烈侯。子松嗣,官至宗正。”
注3:历史上杨赐病逝于185年农历10月初五,刘宽病逝于185年农历2月28日,桥玄病逝于184年农历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