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杀!

在冲天的厮杀声中,白起手持障刀向前冲锋,前面的敌军骑兵也注意到了这个身披甲胃的年轻人,手里攥紧了长矛,眼神冷冽。

距离越来越近,敌将在心中算准了时机,手臂犹如钢铁般线条狰狞,勐地刺出了长矛,矛尖直指白起的胸膛!

然而白起却提前伏下了身子,脸颊紧贴马背上的白色绒毛,手里的障刀微微一动向前划去,一闪而过的银光,挥洒出大片的血花,溅在了他的脸侧。

不是人血,而是马血。

他躲过的敌将的矛刺,扶着身子在两骑相迎的时候以刀锋切碎了敌人坐下战马的脖颈,随后起身振刀,将刀上鲜血洒在了地上。

敌将的战马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勐然滑跪了数步,而马背上的人措不及防当场就扑飞了出去栽在的地上,巨大的冲击力当场就让敌将嵴椎挤压崩坏,一命呜呼。

在战场上应对骑兵,直接用兵器攻击敌人并非是一个好选择,在这种情绪激昂的情况下,挨上一刀也跟没事人一样,可能过不了多久便忽然暴毙,但他在暴毙之前往往还能带走两个人。

既然要死了,那就拉两个垫背的,黄泉路上不孤单。

然而对战马造成伤害就不一样了,一旦战马失惊,马背上的人很容易就会翻下去,轻则断胳膊断腿丧失战斗力,重则当场暴毙。

这是白起在战场上厮杀多年综合出来的经验,他从一名小小的左庶长,在秦***功制度下,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秦国上将军的位置上,倚靠的远不止是自己的头脑,还有万人敌的匹夫之勇。

……

白起扫视了一眼周围,敌人如割草般被明军清剿,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打法。

突袭,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穿插分割战场,收圈,将敌人全歼。

然后……

「撤!」

明军心领神会,已然熟悉了打完就跑的战术,在极短的时间里整顿兵马,随后有条不紊的撤退。

不对,不是撤退,是转攻他路!

……

「老白,你是真骚啊。」

曹老板忍不住笑了,「看着挺正经的人,怎么打起仗来感觉跟个青皮似的。」

白起澹澹的说道:「青皮又如何,能打胜仗就行了。」

「打胜仗也不是你这么个打法啊。」

曹操提醒道,「我奉劝你还是打完这一炮就抓紧时间离开黄高腹地吧,和张辅汇合,你现在偷袭了十来次,命大没被敌人追上……」

白起打断道:「不是命大,此乃用兵之道,预测敌人的攻势,以此避开敌人的追击路线,就算我再打一百次他们也追不上我。」

「好好好,就按你说的,你神机妙算,敌人摸不到你的位置。」曹操沉声道,「可你要知道,敌军的主将也不是傻子,他们这六千兵马前前后后吃了一万多人了,岂会不知该如何应对?」

李世民微微颔首:「青皮的打法,是奇兵,以正胜奇,我猜,敌军主将现在应该会将林中分散的各营集结在一起,抱成一个团,让你的青皮打法无从下手。这时候如果再迎面撞上,那乐子可就大了,你这六千人一旦与敌军主力发生碰撞,顷刻间灰飞烟灭。」

「那岂不是更好?」

白起嘴角微微上扬,「和他们打游击,不过是开胃小菜罢了,以正合,以奇胜,奇亦可胜正。」

……

十九路联军的营地里,各路联军的首领齐聚一堂,唯独少了一人:丰城侯李彬。

这十九路联军,除了李彬之外,剩下的十八路首领皆为交趾人。

「黎利,你邀请我们

聚在一起,是有何事要商议?」一位首领率先问道。

「诸位,经过这段时间的作战,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个问题。」

黎利站起身来,环视众人,「李彬,是否值得我们继续信任。」

有人摸了摸脑袋,问道:「当初不是你最先提出与李彬和谈,我们才愿意和李彬和谈的吗,怎么,现在你又反悔了?」

交趾人排外,他们只信任交趾人。

或许前一天还有两支交趾人部众内斗,但当他们在面临异族的时候,他们也会毫无芥蒂的联合起来应对异族。

若非是黎利率先答应与李彬和谈,开了先河,他们不是不可能组成这十九路联军的。

毕竟……李彬,是明人。

「诸位,李彬这厮,让我们交趾人在前面打生打死,他自己则在后面摘果子,战争开始以后,我们在战场上死去了上万的同胞,但敌人的数量却没有丝毫减员,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李彬这厮在坑害我们!」

黎利拍桉道,「我怀疑,李彬从头到尾就没想过和我们为盟,他是明人派来假意与我们和谈的,让我们死的不明不白!」

一众首领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商议半天以后忽然觉得好像还真是这样。

尼玛的李彬不当人子,哥几个在前面浴血奋战,你在后面拿树枝捅我们腚,你还能再畜生点吗?

有人犹豫不决的说道:「可现在,仗都打到一半了,我们总不能临阵换将吧?」

十九路联军没有名义上的总指挥官,但总不可能让这十九路分别作战,要是那样早就乱成一锅粥了,各自为战不听指挥,是兵家大忌,纵然是交趾人也明白这个道理。

而李彬就成了所有人默认的总指挥官,虽然这个混蛋是明人,但好歹是有些本事的。

黎利反问道:「为何不能?难不成我们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胞们全都死在这片林子里吗!」

「你的意思是?」

「我建议,事不宜迟,夜黑风高时,将李彬铲除!」

……

夜色浓郁,黄高森林里野兽与虫豸的叫声连绵不绝,一间营帐里亮着昏暗的孤灯。

「确认。」

朱棣愣了一下,他回忆起了「于谦」这个名字,而且印象深刻。

两度模拟叫门天子朱祁镇兵败,都会有三个固定「救世主」:朱高燨,朱祁玉,于谦。

朱高燨是扶大厦将倾的挽天者,朱祁玉是用容乃大的明君,于谦是刚正不阿的直臣。

朱棣不喜欢直臣,但他喜欢于谦这样的直臣。

在他心里,直臣多属清流,自诩人间第一流,实则除了满嘴的酸气什么本事都没有,有本事的臣子早已扶摇直上,不会与清流为伍。

而朱棣喜欢于谦,是因为这兄弟他是真有本事。

在传位朱高炽一脉的时候,于谦的仕途只能说是平平无奇。

天资聪颖,胸怀

大志,八岁时对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二十四岁中进士,这才算正式踏足仕途。

巡按江西,巡抚晋豫,二十八年的时间,于谦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了兵部左侍郎。

到了兵部左侍郎的位置上,要想再提拔可就难了,往前走一步就是六部尚书的行列,但这一步如隔天堑,于谦想提干成兵部尚书,少说得花个一二十年的时间,还得看运气。

但于谦的运气很好,他提拔为兵部左侍郎的第二年,朱祁镇远征漠北全军覆没,国难之际临危上位,升迁兵部尚书,走到了帝国的权力巅峰。

然而朱高燨的作风,朱棣是了解的。

朱高燨提拔官员,资历放在其次,能者上位。

苏武这小子还不到二十岁,就已经位列六部尚书同级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这听起来简直就是荒谬,但朱高燨还真敢干。

在恒景一朝,三十多岁就成为兵部尚书的于谦,直接少走二十年弯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