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不管蒋大两口子怎么想的,“福记木坊”还是如期开业了。

为了打响名头, 周琳提前在镇上找了几个小乞儿, 一人给了十文钱, 让他们在街上散布“福记木坊”开业的事情, 跟镇上的人说, 当天只要进店消费,就送上一件精心准备的小礼品。消费满一百文,还可以加价换购指定的商品。

本来她最开始是准备写点传单找人在街上散发一下就行了, 但是福生听了却不赞同。他说老百姓没有几个认字的, 发传单不但要费不少钱买笔墨纸张, 还没有多大的用处。最后两个人商量了半天, 才决定找几个小乞儿提前几天口头宣传一下, 既起到了打广告的效果,还能帮助一下这些可怜的孩子。

其实他们送的赠品不过是些杂木做的不值钱的玩意, 但周琳深谙打折赠送对人们的吸引力,只要说有东西送, 肯定有不少人来。不见双十一、双十二, 多少女人为了折扣和秒杀商品彻夜奋战,最后买回的东西很多都派不上用场。多少姑娘买完喊着要剁手, 第二年又继续重复着去年的故事, 若是认真计较起来, 怕是千手观音也不够剁了。

今天铺子开业,蒋家来的是蒋铁林和蒋大、蒋三两兄弟,陈氏则留在家里看顾孙子和吴春华。周家来的就多了, 周德山和赵氏,周德全父子三人还有王家的树林、树文两兄弟都过来了。

等两家的人都到齐后,福生又等了一会儿,算着到了吉时,这才拿了挑杆把鞭炮点燃了。本来经过几天的宣传,不少人今天都早早等在了铺子外面,再加上听到鞭炮声过来的,乌泱泱的一大群人把铺子围了个水泄不通,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新开的铺子搞得什么名堂。

鞭炮声一落,福生一用力就把牌匾上的红布揭了下来,“福记木坊”四个大字就显露在人前,亲友这时都死命地拍着巴掌,带动得周围的人们也纷纷鼓起掌来。因为人多嘈杂,福生不得不提高声音,“各位乡亲,今天'福记木坊'开张,只要今天进店消费的,都有礼品赠送!买够一百文的,加上十文八文钱就能换购以下几种……”

等讲完了所有的优惠信息,福生就让开了门口,让客人进店挑选了。回到媳妇身边,这才摸了额头,只觉得上面一层冷汗。媳妇非得让他上去说话,天知道长这么大,他还没有遇到过这种场合,实在是紧张死了。到了最后,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些什么,只有嘴巴在一开一合机械地复述着提前背得滚瓜烂熟的稿子。

周琳却觉得自家男人表现得太好了,真是个能撑起大场面的,一双眼亮晶晶地看着福生,好像眼里闪烁着无数的小星星。看媳妇的表情福生就知道自己没搞砸,放下心来冲着媳妇裂开了嘴。

蒋铁林只觉得自己是在场最自豪的一个,福生再出息那也是他的种,儿媳妇再有钱有本事也是他蒋家的人了。想到这里,不禁庆幸自己没生闺女,不然养得再好,嫁了人就是别家的了,而儿子养好了,就能把别人家的好闺女扒拉回窝了。

蒋大此时却像被灌了一坛子老醋,酸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在心里跟自己说了无数遍,二弟今天再风光也白搭,注定没有儿子的人,将来这诺大家业还不都是自己的?这样催眠了自己以后,他才觉得好过了一点,摆出笑脸帮忙招呼客人了。

因为今天开张有活动,铺子里人挤的满满的,为了维持秩序,也为了防着有些拿了东西不结账就出门的,两家人有的在铺子里盯着,有的在门口看着,都忙活起来了。周鑫因为有能力有经验,就被安排帮着福生和树林在柜台结账。

周琳因为是个年轻且长得还过得去的女人,两家长辈都不放心让她帮忙,省得人挤人的吃了亏,最后还是赵氏带她去了隔壁路掌柜那里。不过这会儿她还不累,就忍不住偷偷溜出来盯着铺子看,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让她十分有成就感。这个店从资金筹备到今天的开业事宜,可大多都是她经手的。虽然创业没有多少一帆风顺的,她还是希望能一次成功,不然要东山再起不知道还要多久。

“我说这个大娘唉,不满一百文我们只能送这个,您手里那个可要八文钱呢,您买的东西才三文钱……”

“一共九十三文,再买七文钱就能换购这排东西了,您要不要……”

“……换七巧板加五文钱就行了……”

“唉~那个小子,出门前把你兜里的那只大公鸡先结了帐……”

整个铺子热闹得跟菜市场一样,每个人都忙得团团转。尤其是柜台里的三个人,嘴一刻都没闲下来过,不停地跟客人解说,提醒,直说得口干舌燥,嗓子都要冒烟了。

周琳赶紧去路口的茶水摊子买了几碗茶水过来,不热不凉正好入口,招呼家人轮换着喝水。咕咚咕咚一碗茶水下肚,几个人又开始忙了起来。

在周琳看来,柜台的三个人就周鑫最能说会道,你看他,三两句话就说得客人心花怒放,满意而归;福生是看着就老实,难缠的客人就偏喜欢找他结账,每每被人说得哑口无言,还得周鑫抽空来救场;但是树林就让人意外了,几乎没个客人到了他面前都安安生生的,没有几个会歪缠的。

说起树林也是个不容易的,自从小三儿上了学,他打猎回来也跟着认了不少字,还跟着周鑫学了算数,跟着周磊做农活。娘弱弟幼,这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仿佛在被父亲放弃的那一天就突然长大了。他竭尽全力汲取接触到的所有能立身的技能,试图把整个家都扛在自己肩上。

周琳一是想帮他,二也是他有能力有上进心,特意请了他来铺子里做个掌柜,每个月给他五十文底薪,卖出了东西还有抽成可拿。毕竟福生做雕刻做木工都需要时间和空间,不可能耗在铺子里。让树林来做这个掌柜,不但解放了福生,也能给姑姑家添个进项。小三儿以后上学的花费只会越来越多,树林过两年也得成家,杂货铺的那点分红现在还够用,以后就不好说了。

更何况,她听说家里的杂货铺生意并不太好,毕竟卖的东西没有什么特色,还有几家同行,又不能坏了规矩私自降价,优惠打折这些更不能天天搞。石头哥都说早知道还不如不来镇上呢,倒是周鑫不肯放弃,正在跟周琳商量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境。她这段时间也忙着,这下铺子也开起来了,得帮忙想想辙了。

一直忙到下午,从附近村子过来赶集的人不依不舍地回了家,铺子里顿时宽松起来。不过还是有不少住在镇上的居民,看人少了,就进来慢悠悠地晃荡起来。因为客人不多了,周琳就留了树林一个人看店,“树林,晚上别太晚关门,关了店别忘了吃点饭,累了一天了,晚上不吃点东西可扛不住。金子那边的杂货铺你也知道怎么走,回头跟他一起回去。”

周鑫最近在镇上自己租了一间房子,他一个人住,现在树林来了刚好跟他搭伙,表兄弟两个在一起也有个照应。

等蒋铁林和蒋大回到家,陈氏迫不及待地问起来今天开张的情况怎样,还顺利吗?东西好不好卖?虽然她不知道儿子在铺子上具体投了多少银子,但是想也知道不是少数。这一天她心里都不踏实,就担心万一没什么人来买东西,把铺子砸手里了就坏事了。

蒋铁林向来是个笨口笨舌的,只能简单说几句“好得很”“买的人可多了”之类的话。蒋大赶紧上来描补,绘声绘色地跟陈氏描述了今天开张的盛况,简直要说出花来了。陈氏高兴之余还纳闷,这老二家铺子开张,怎么老大高兴得跟他自己的铺子一样?

可不是,经过了一个白天的心理建设,蒋大完全把“福记木坊”当成了自己的铺子。瞧这名字,“福”记,回头等过到自己名下,连招牌都不用换,自己名字里可也有一个“福”字呢。真是感谢老祖宗制定的家谱,自己这可不是有福得很吗?

等到陈氏回去之后,蒋大和吴春华两口子嘀嘀咕咕,有说有笑,得意得跟偷了油的耗子一样。此时臆想过度的两个人,在后来知道周琳怀孕后,登时就傻了眼。

这边福生一回了家,就又一头扎进工作室了。今天一天就下去不少存货,再不赶工,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没得卖了。周琳建议他多做点精品出来,哪怕卖得慢一点,但是赚得也多。这卖东西,越走高端路线,越是轻松又赚钱,要是只出大路货,哪怕薄利多销,但福生也就一个人,长此以往,活人也能累死,她可舍不得。

不过精品更需要时间细细雕琢,好木头成本也高,买一棵香樟树的钱都能买好几棵椿树了。眼下还是多做些价格适中的椿树工艺品吧,也好让铺子多撑一段时间,到时候腾出手来,再做一批好东西。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