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复山河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京师。

“京营三十多万大军,为何连二十万兵力都凑不出来?”

完成了祭天仪式的永宁帝厉声质问道。

为了这次亲征,他可是顶着勋贵系的反对,押上了自己手中的全部筹码。

说好的从京营抽调二十万精锐,北上增援长城一线的守军。

结果走完了流程,到大军出征的时候才发现,京营中许多士卒都是临时拉来凑数的。

带着这样的部队上战场,那就是对朝廷不负责。

“陛下,京营在最近几年里,先后遭到多次重创。

前些年朝廷没钱,京营重建工作被拖延了下来,一直到永宁九年才勉强补全建制。

新入伍的士卒,尚未完成军事训练,不适合上战场。

经过都督府严格筛选之后,满足出征要求的士卒,仅有十万左右。”

景国良一脸无奈的解释道。

客观理由确实存在,但主要原因还是勋贵系内部的问题。

在贪腐成风的大虞朝,干净的官员就没几个,勋贵系也不例外。

年轻一代理想尚未磨灭,入伍就赶上了平乱战争,亲身体会过战争的残酷,很少有人克扣军饷钱粮。

可是老一辈勋贵就不行了。

一个个在京中养尊处优惯了,理想抱负早就被消磨干净,眼里就剩下利益。

以往的时候,皇帝盯的紧,还有勋贵系首脑压着,大家不敢做的太过分。

等到景国良和李原到地方任职的时候,没有了内部大佬压着,上面的皇帝又好糊弄。

丧失了约束的一众勋贵,很快就放飞了自我。

京营损失惨重,最该补充实力的时候,一个个反倒是趁机大捞好处。

加上户部拨款本就不足,以至于重建京营沦为政治口号。

一直景李二人回京,勋贵系执掌大权后,京营重建工作才真正开始落实。

革外面的命容易,革内部的命难。

京营错综复杂,牵扯到的勋贵太多,刀子砍不下去。

哪怕上面再三要求,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偏。

编制人员是凑齐了,但士卒素质却是一言难尽。

不光充斥着大量老弱,还有一堆临时工。

景国良和李原几次出手整顿,怎奈涉事的都是自己人,根本无法痛下杀手。

杀鸡儆猴,无非是把人赶回家,震慑力严重不足。

迫不得已,只能选择从地方上抽调得力将领入京,对京营进行换血。

怎奈地方上也缺良将,制约了京营的换血速度。

进度慢不是问题,只要能长期坚持下去,京营问题还是可以解决。

可惜京营尚未整顿完,永宁帝就嚷嚷着要亲征。

平常可以捂住盖子,到了现在这种时候,再也瞒不住了。

一番筛选之后,原本计划的出兵二十万大军,直接缩水了一半。

自己人捅的篓子,含泪也要善后。

“混账!”

“东厂、锦衣卫给朕查!”

“甭管牵扯到了谁,都必须把这些蛀虫,给朕揪出来!”

永宁帝愤怒的下令道。

景国良说的再好听,这次亲征能调动的兵力,都少了十万。

对皇帝来说,御驾亲征是不能败的。

兵力突然少了十万,意味着他的胜算大减。

如果在发布公告前,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现在祭天流程都走完了,各方都整装待发,倘若突然宣布不去,他的政治信誉就完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无论困难有多大,永宁帝都必须上。

改变不了局势,可揪出蛀虫出气,还是能够操作的。

难得遇上了能光明正大打压勋贵系的机会,他可不想错过。

“陛下,如果要捋清京营的问题,请先从户部查起。

朝廷划拨的军饷钱粮,京营已经有上百年时间,没有足额拿全过。

据臣所知,京营的钱粮多的时候能够拿到八成,少的时候甚至不到六成。

不光数额打了折扣,钱粮成色也存在严重问题。”

李原上前一步说道。

对勋贵系内部的贪腐,他也非常的不爽。

可政治斗争,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再怎么看那些人不爽,在朝堂上还是要护着。

没有办法,勋贵系看似势力庞大,可内部组成一共就那么一百多家。

加上依附勋贵系的地方卫所将门,顶多也就那么几百家。

这个规模,很难继续扩大。

无论怎么折腾,都脱离不了这个圈子。

如果朝廷严格追查下去,搞不好一下子就能葬送数十家勋贵大族。

一旦遭遇这样的政治损失,别说是继续执掌朝政,想全身而退都困难。

何况这些人,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等着朝廷过去屠戮。

除了在京中任职外,人家还有子弟在地方上带兵的,其中不乏总兵参将。

朝廷若是对他们的家族下手,下面的人也会奋起反击。

自家人处理不了,那就索性祸水东引。

以往捂着盖子,那是把事情放在台面上,没法收场。

现在局势发生变化,光勋贵系独自扛下皇帝的怒火,实在是太过冤枉。

拉文官入局,无疑是最佳的矛盾转移**。

只要朝廷用力去查,在兵部和户部任职过的官员,基本上都要凉凉。

大概率工部的官员,也会被牵扯进去。

按照这种玩法,估摸着朝堂上半数的官员,都能送进诏狱。

“查!”

永宁帝咬牙切齿的下令道。

看着一众躲闪的文官,他就知道李原说了实话。

在家国天下的时代,国库的钱就是皇帝的钱。

他自己都舍不得花,本以为用在军国大事上,没想到居然被下面的人给贪墨了。

“陛下,贪腐案随时都可以查,当务之急还是和北虏交战。”

兵部尚书罗文博当即开口劝说道。

勋贵系此时捅破窗户纸,摆明是要移祸江东。

一路追查下去,不知多少官员要倒霉。

甭管怎么说,活儿都是需要有人干的。

兵部的那帮老油条,能力确实不怎么样,但一些军事常识还是有的。

如果换一批新人上来,还不知道闹出多少笑话。

平常时期笑笑无妨,大虞的容错率足够高,翻不起大浪。

放在皇帝亲征期间,若是捅出了篓子,那可就要命了。

“陛下,罗尚书说的不错。

眼下朝廷需要稳定,此时大动干戈,势必影响北上作战。

事情既然发生了,此时调查也于事无补,不如等战后再行清算。”

户部尚书吕凌风跟着附和道。

户部是什么成色,他最清楚不过。

内部的烂账一大堆,拿去糊弄皇帝还行,遇上专业人士查账,百分百穿帮。

他尚书的位置都没坐热,此时放厂卫过去调查,那就是在断送自己的仕途。

不过他清楚永宁帝的脾气,直接阻拦肯定适得其反,索性采取了拖字诀。

至于战后怎么办,那就到时候再说。

多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缓冲,大家也能收拾一下各自的烂摊子。

事实上,做出这个决定,内心深处他并不情愿。

勋贵系发起了进攻,他们清流党人,岂能不发起反击。

怎奈现在情况特殊,战争时期需要勋贵们卖命。

此时查出勋贵的问题,朝廷也不可能处理,顶多象征性惩罚。

除了有损名声外,实际上不仅无法动摇勋贵系的权柄,反而替他们收拾了麻烦。

按照政治游戏规则,一旦过了明路处理,未来就不能再提了。

朝廷在对待贪腐的问题上,文武标准是不一样的。

文官被查出贪腐问题,仕途基本上凉凉,搞不好还会掉脑袋。

武将被查出贪腐问题,只要没捅出大篓子,顶多拉出去打一顿板子。

至于名声,那就更不是问题。

勋贵的名声,早就被他们搞臭了,也不在乎多添一笔。

除非把京营的问题,全部扣在勋贵系身上,不然光贪腐动摇不了人家的根基。

可惜户部在钱粮上的漂没,兵部官员参与分成,实在是没法洗。

“嗯!”

“诸位爱卿说的有理,此事暂且押后。”

永宁帝强忍着不爽说道。

明知道有问题,却不能追查,他宛如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再怎么不爽,也必须要忍着。

其他人可以不顾全大局,他这个皇帝必须顾全大局。

大军明天就要出征,现在掀翻了桌子,影响到和北虏的交战,那可就亏大发了。

……

长城之下,草原联军大营。

攻城大战,已经持续了大半个月,敌军的防线依旧稳如泰山。

习惯了一日破城的草原联军,对突然加强的敌军防线,非常不适应。

一些小部落,甚至产生了退意。

大家跟着过来是为了发财的,可不是来啃硬骨头的。

军中流言四起,呼格吉勒单于也承受了不小的内部压力。

“大单于,晋商那边准备好了,随时可以里应外合。”

尼赤勒格欣喜的汇报道。

草原民族,攻城本就不是他们的强项。

大虞清理了酒囊饭袋,换上了得力将领,长城防线一下子变得坚固起来。

靠人命硬填,确实能够撕破防线,但需要付出的代价足以令他们肉疼。

何况撕破长城防线,不仅仅是越过长城就行了,还要拿下沿途的要塞堡垒。

留下任何一颗钉子,后续都有可能断了大军的归路。

在这种背景下,内线变得尤为重要。

最坚固的堡垒,永远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无论防线修成什么样,都挡不住里应外合。

“告诉晋商继续潜伏,现在还没到暴露他们的时候。

大虞皇帝率部亲征,虞朝明显是想赌上一把大的。

既然永宁小儿想来送死,本单于自然要给他创造机会。”

呼格吉勒冷笑着说道。

原本只是一招闲棋,万万没想到,居然真把永宁帝引了过来。

在内部不出问题的情况下,以大虞朝的国力,足以推平三个鞑靼王国。

按照消耗战的打法,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为了避免陷入被动,他才抢先率兵南下寻求战机。

现在机会来了。

如果能打赢亲征的永宁帝,给大虞予以重创,鞑靼一族面临的所有困境,都可以迎刃而解。

“大单于,永宁帝亲征,调动的兵马可不少。

除了十万京营外,还有京师附近的数万大军,加上从南边抽调的部队,总兵力应该不会低于二十万。

一旦和边军汇合,可就难打了!”

尼赤勒格神色凝重的劝说道。

自家单于的战略计划不错,可胃口实在是太大,搞不好会把他们撑死。

最保险的策略,还是赶在敌军抵达前,先解决长城一线的虞军,再伺机和敌人的援军决战。

“放心好了,虞朝人调动的兵马越多,我们的胜算越大。

人是吃饭的,牲口也是要吃粮的。

虞朝北方粮食产量有限,边界的给养还要从南方各省调集。

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兵马,光后勤就是一个大麻烦。

要维系数十万大军作战,后方怕是要动员上百万人运输粮草。

算上沿途运输的损耗,战争每持续一天,虞朝消耗的粮草就会超过十万石。

光这些消耗,或许他们还能咬牙坚持一段时间。

偏偏虞朝官员贪婪无度,调动如此规模的钱粮,岂能不从中牟利。

北方各省民生本就困苦,再征调这么多徭役,出点儿乱子也正常。

就算不出乱子,我们也能安排人,给他们搞出乱子来。”

呼格吉勒胸有成竹的说道。

为了对付大虞这个巨人,他常年研究虞朝文化,对大虞内部的了解更胜过永宁帝。

单纯的钱粮上来看,大虞朝是不缺的,最少北伐的钱粮能够凑出来。

可惜大虞的内部动员能力拉胯,大量的社会财富掌握在民间士绅手中,不受朝廷的支配。

粮价居高不下,就是最好的证据。

完成土地兼并的南方士绅大族,为了利益最大化,并没有把土地都用来种植粮食。

随着虞朝放开海禁,越来越多的南方士绅,选择种植利润更丰厚的经济作物。

江南地区的纺织厂转个不停,无数绫罗绸缎从那边诞生,然后销往全世界。

这些人连正常的商业税都不想交,还要刀架在脖子上才能勉强收起来,更别奢望他们主动拿出钱粮支持朝廷。

在这种背景下,借助战争点燃大虞的内部矛盾,从内部引爆这个巨人,无疑是最佳选择。

……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