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复山河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升龙城。

“侯爷,刚刚收到消息,逆贼胡新波率领部众流窜到了老窝宣慰司。”

张宁说完,李牧嘴角露出了笑容。

胡新波跑的正是时候,他刚刚过来主持大局,就送上了这份大礼。

养寇自重,也要讲究技巧。

一旦玩崩了,就会弄巧成拙。

辽东系在朝中不受待见,除了施家专权形同割据外,最主要的还是养寇自重搞砸了。

无论皇帝,还是朝中文武百官,都认为辽东将门是导致北虏做大的罪魁祸首。

当年北虏弱小的时候,他们有多次机会把北虏剿灭,最后因为各种原因都放弃了。

有些错误一旦犯了,那就没办法洗白。

偏偏辽东将门,在同一个错误上,重复犯了多次。

这就是养寇自重失败的典型。

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李牧肯定不会给安南王积累实力的机会。

现在他自己带兵跑出国去,无疑是最佳选择。

进入异国他乡,安南王就成了侵略者。

丧失了根基之地,想要养活麾下的大军,那就只能和当地土司争抢资源。

别说是发展壮大,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这样的丧家之犬,留着也影响不大。

“干得不错,以都护府的名义,嘉奖参与追击的官兵。

三宣六慰,不同于其他地方,必须要慎重处理。

肃清安南境内的残敌后,就停止一切追击行动。

待本侯上报朝廷,请陛下定夺之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围剿。”

李牧当即找了一个借口,叫停了军事行动。

理论上来说,安南都护府有权处理南疆一切事务,其中也包括三宣六慰。

可作为都护,李牧要先上报皇帝抉择,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站在政治角度考虑,有些权力可以有,但不一定要用。

以他对永宁帝的了解,重大事务多上报请示,哪怕拖延了战争进度,皇帝也不会怪罪。

以安南到京师的距离,一来一回折腾下来,没有几个月时间搞不定。

倘若朝廷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争议,拖上一年半载都是常态。

这么长的时间缓冲,胡新波都跑出了老远的路。

沿着他逃窜的路线追击,顺便把沿途的土地收入都护府麾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侯爷,除了西北地区外,安南境内我们清洗的差不多了。

现在士兵们,都等着分田地呢,您看?”

李三七跃跃欲试的问道。

征讨安南进行的这么顺利,除了双方的实力差距外,还有虞军的战斗力突然爆表。

分田地的画饼,对苦出身的草根官兵来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按照之前定下的奖赏标准,参战官兵少则获得数十亩地,多则拿到数百亩。

在土地诱惑下,什么毒虫、瘴气,都不是问题。

解决方案,在出征前就培训过了。

遇到毒虫、瘴气丛生之地,直接放火烧山。

遇上沼泽地,直接从当地征召苦力把水排干,变沼泽地为良田。

……

没有环保法案,怎么快捷简单,就怎么来。

在人定胜天的指导思想下,许多高危地区,都在发生改变。

“哈哈……”

“本侯这次过来,就主持给大家分地的。

当初承诺的土地,一亩也不会少。

本侯把安南分成了多个片区,按从北到南的顺序进行了编号,以千户为单位进行抽签。

抽到哪个片区,该千户官兵分到的土地,就在哪个片区。

当然,大家的新驻地,也会在土地对应片区。

为了加强控制,本侯计划在县之下,设立镇村两级管理机构。

原则上百户居民为一村,暂设村长一名、副村长两名,每十户设小组长一名。

千户居民为镇,暂设立=镇长一名、副镇长两名,管理镇中事务。

万户居民为一县……

除了安南当地居民外,还有吸引汉家移民入住,以加快民族融合。

部队下派到地方之后,将会分散驻扎到村镇,大家的土地也会分在其中。

短时间内,下派的官兵,还要兼任地方民职。

未来地方基础岗位,将由退役官兵担任。

……”

李牧简单诉说了自己的计划。

方案并不完备,主要是缺乏足够的官员,只能采取军管模式代替。

以大虞朝的教育体系,读书人眼睛都在天上,科举入仕起步就是县令。

要让这些人放下架子,到安南这种“鬼地方”的乡镇任职,不如直接杀了他们。

如果只是放不下架子,还可以慢慢想办法,关键是这些人大都不食五谷。

舞文弄墨,一个比一个厉害。

到了具体办事的时候,能够把人气死。

何况安南地区刚刚稳定下来,民间还不知道隐藏了多少心向安南王的余孽。

想要迅速控制地方,还是要靠武力。

一什兵马控制一个村,一个百户掌控一座乡镇,直接把影响力扩散到最基层。

为了获得赦免,海盗和义军在当地的杀戮有些狠。

战后的安南地区,人口大幅度下降。

初步统计,也就那么两百来万,其中还以老弱居多。

地方治安能够迅速稳定下来,主要是前面杀的太狠,当地青壮都快死绝了。

南迁的十几万军队,加上家属之后,也有上百万人。

再引进一些移民过来,当地人口结构,很快就会发生逆转。

“侯爷,让我们打仗,弟兄们都没话说。

可让大家治理地方,这不是让张飞绣花么?”

李三七哭丧着脸说道。

军管制度,大家都有经验,可那是临时性的。

采取的措施,基本上属于无为而治。

只要民间不出乱子,他们什么都不管,就连各种税款都不用收,大家只需要维护地方治安。

到了安南地区,肯定不能这么玩儿。

都护府拥有众多权力,可付出的代价却是朝廷拨款减少,钱粮需要自己筹集。

军饷的问题好说,冲着分发的免税田,大家就愿意卖命。

可士兵总是要吃饭的,武器装备维护,也是有成本的。

钱粮不会凭空变出来,那就要向民间进行征税。

看似很简单的活儿,具体执行的时候,对士卒们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

光繁杂的账目,就让人崩溃。

“不用担心,你们主要任务是维护地方稳定,在地方上推广汉化。

为了减少施政压力,本侯会简化税种。

废除那些杂七杂八的税款,普通百姓只需承担:丁税和农业税。

当年大军撤离时,在安南留下了许多遗民,你们要负责核实。

考核标准非常简单,必须学会大虞语言,祖上来自大虞,同叛逆安南王做出切割。

凡我大虞子民,每人发放五亩口粮田,免除丁税和农业税。

未来安南都护府,征税模式将从直接税改为间接税,纳税主体不再是农民。”

李牧的解释,听的众人是一头雾水,大家只记住了口粮田和虞人免税。

“侯爷,万万不可呀!”

“按照这种做法,要不了几年,全安南都是我大虞子民。

到时候没人交税,光靠其他收入,怕是难以维系开销!”

众人急忙劝阻道。

免税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凡事都有度。

对一个政权来说,首先要做的是生存下去,这就需要钱粮来维系。

什么直接税变间接税,他们不清楚,但不征农业税、丁税,他们还是听明白了的。

事实上,李牧也不想搞这么激进。

怎奈安南的情况特殊,军功田免税这是事先承诺好的,肯定不会反悔。

剩下的安南百姓,多是一些老弱妇孺,青壮劳动力极为有限。

要想迅速同化他们,光靠威逼不行,主要还是要靠利诱,让大家看到归顺大虞的好处。

在这种背景下,让一群生产力有限的老弱妇孺成为纳税主体,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从国内的引进移民,基本上都是一穷二白的主,短时间内无力承担纳税重任。

在这种背景下,向底层百姓征税,搞不好征收起来的税款还赶不上征税成本。

何况人性经不起考验,给了驻村士兵征税权,就少不了有人在下面作威作福。

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很容易让现在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索性就干脆点儿,只要大家肯加入大虞的怀抱,那么就对农民免征了。

原本出自土地上的税款,全部分摊到盐、铁、酒、茶、粮食交易等商业税中。

同样是在征税,没有直接从百姓手中要钱,官府和百姓之间的矛盾也就不复存在。

“全成了我大虞子民更好,这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至于税收改革的问题,其实也是不得不为之。

按照大虞律,有地纳税的丁户,才需要缴纳丁税。

100亩土地到300亩,视为中丁,征收丁税7钱。

300亩耕地以上,视为上丁,征收丁税1两。

安南地区刚刚被犁了一遍,你们又清洗了一遍。

民间的土地,全部被收归了国有,别告诉我还漏网之鱼。

其他各项税收并入农业税,最高不超过三十税一。

安南两百余万旧民,能够征收起来的税款,顶多也就十几万两。

为了镇守这点儿税款,要动员数万税丁,完全得不偿失。

索性就放下这笔收入,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李牧当即算起了经济账。

抛出地方上的各种摊派,大虞朝官方正税,可以说是历代王朝之最。

按照大虞律,想要在安南征税,那就是一个笑话。

都护府想要运转下去,那就必须进行税制改革。

相比大虞朝,安南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既得利益集团。

跟着李牧混的功勋集团,尚未扎根地方,大家都没有插手商业。

没有利益纠葛,自然不会反对税制改革。

商税、关税、矿税、铸币税,随便怎么收都行,大家的关注点全在土地上。

只要把承诺的军功田,给大家兑现了,那就是好老大。

“侯爷,税收怎么会这么少?

末将记得,所有男丁都要缴纳丁税,其他各项税收也远超三十税一。

如果朝廷的税收这么低廉,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造反!”

孔玉堂的问话,代表了一众将领的心声。

因为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非常清楚官府的盘剥有多严重。

突然一天,有人告诉他朝廷的税收其实很低,其他都是地方上层层加码出来的。

正常人的反应,都是难以置信。

“税收本来就是这么多,至于你们多交的,要么是替别人承担了纳税义务,要么就是喂了地方衙门。

你们应该知道,衙门中的三班六房,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编制的。

县太爷府中的一众仆人、师爷,也是需要花钱的,更不用说花钱打点上头。

这些开销,不可能凭空变出来,所以负担就落到了你们头上。

如此卑劣的行为,本侯不屑于为之!”

李牧解释完后,在众人心目中,他的形象越发光辉起来。

“侯爷英明!”

仔细算完经济账后,原本坚持的一众将领,瞬间没了兴趣。

十几万两的税款,都不一定能够覆盖征税成本,折腾这点儿钱完全没有意义。

这一刻,他们突然明白,为何大虞朝廷经常缺钱了。

按照这种征税模式,经济落后的偏远省份,财政不出现亏空才怪。

即便是富裕的江南地区,也征收不了多少税。

与其苦哈哈的征收直接税,不如去捣鼓间接税,来得更加实在。

“别说这些废话了,新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本侯已经替你们减轻了工作任务,后续如果还做不好,那就要问责到个人了。

谁惹出了麻烦,谁负责善后。

本侯要一个安定繁荣的安南,以便接收更多的移民。

安南的土地有多肥沃,你们是见识过的。

若是全部开发出来,养活千万人口不成问题。

然后这只是一部分,西边的三宣六慰,南边的一众土著小国,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安南都护府重点在“安定南方”,而不是单纯只安南国这弹丸之地。

天下尚未太平,远没有到马放南山的时候,本侯不希望有人掉队!”

李牧再次画饼道。

官僚队伍不能闲下来,军中将领同样不能丧失奋斗目标。

都护府这种机构,本身就是为扩张设立的。

以汉唐为例,都护府一直都在对外扩张的最前线。

官军自带干粮上战场,还能够那么能打,主要是朝廷懂得分享利益。

相比现在来说,古代的军功封赏,那才叫大方。

斩杀敌军首级,朝廷赏赐的土地,都是以顷为单位。

在这一制度下,汉唐才能迅速对外扩张,打出万里山河。

随着文官集团的崛起,分蛋糕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利益就渐渐不够分了。

没有话语权的基层官兵,成为了最大受害者,率先被踢下桌子。

士卒参战的收益降低了,作战积极性也随之下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