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扩大的战争

听书 - 复山河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相公,我们要搬家去安南么?”

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眉宇间的那丝愁容,暴露了她内心的惶恐。

对从小生活在京师的人来说,安南实在是太过偏僻。

“暂时不用。

安南之战还在持续,那边现在不太平。

等过上一年半载,剿灭了安南逆贼再搬过去。

放心好了,安南没有外界流传的那么恐怖。

如果不适合生存,安南王那逆贼,也养活不了三十万大军。

为夫自己选的地方,不会差到哪里去。”

李牧当即安抚道。

想要避开朝堂纷争,就必须躲远远的。

环顾大虞四周,安南已经是顶好的地方。

土地肥沃还临海,若是纳入大虞体系中,发展潜力不会比两广差。

“地方是否富裕,我倒是不担心。

我们家和黔国公府也是世交,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

他们拥有的财富,比京中那帮公侯多得多。

只是朝廷那边,居然这么快就做出决策,实在有些出乎预料。

看样子陛下对相公您的忌惮,比预想中还要严重。”

景雅晴神色凝重的说道。

皇城跟前,天子脚下,勋贵们也不得不收敛一二。

相比之前,反而是在地方上的勋贵,更容易扩张家业。

虽然云南建省之后,黔国公府低调了不少,但手中的权力依旧不小。

即便是册封过去的藩王,在国公府面前,也要退避三舍。

平叛战争中没有出现,那是因为上一任黔国公在白莲教叛乱爆发前夕离世,当代黔国公现在才十三岁。

有这样的榜样在,汉水侯府完全可以跟着学样。

只要不给朝廷制造麻烦,皇帝和百官是没功夫关注这些边陲之地的。

真正令人心慌的是皇帝。

按照正常情况,就算要进行册封,也该等安南战事结束,回到京师面对面交流之后。

如此急不可待的下达圣旨,摆明是不想让他再回到京师。

毫无疑问,这种政治表态,针对的不仅仅是李牧个人,还有背后的勋贵集团。

相当于明牌告诉大家,勋贵系势力太大,皇帝寝食难安。

“夫人多虑了,陛下的耳根子软,有人在身边撺掇,很容易影响他的决策。

这次的事情,多半是恰逢其会,或许他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

李牧笑着说道。

虽然人不在京师,但京中发生的事,还是瞒不过他的眼睛。

永宁帝继位后的一系列骚操作,就不像是能长远考虑的。

尤其是在对待官员的问题上,表现的更是爱憎分明。

器重一个人的时候,那就无条件的信任。

其余人的意见,根本听不进去。

恨一个人的时候,同样不加掩饰,恨不得立即将对方大卸八块。

真要是针对勋贵系,绝不会只有这点动作,更不会派出亲信宦官过来安抚。

“相公,你的意思是文官的阴谋?”

景雅晴揉了揉额头问道。

朝中局势太过复杂,搞得她脑子有些不够用。

“阴谋谈不上,无非是顺水推舟,没有提醒陛下罢了。

朝中虽然多酒囊饭袋,但内阁诸公,还是有些能力的。

大虞是什么情况,他们最清楚不过。

看似天下即将太平,实际上平静的下面,早就充斥着无数暗流。

此时挑起文武纷争,就算不考虑大局,他们也要考虑失败的后果。”

李牧摇了摇头说道。

传统的卫所制度崩溃,取而代之的募兵制度,却是以武将家丁为核心组建的。

在这种背景下,将领对军队的控制力,无疑是大大增强。

可以说现在的募兵制度,就是军阀滋生的摇篮。

名义上各地军队,都听从朝廷的指挥。

实际上是因为各地官军将领听从朝廷的指挥,下面的士兵才听从朝廷的指挥。

本质上现在的官军,就是披着朝廷军队外衣的将领私军。

在极致的权力制衡下,朝廷才保持了对军队的掌控力。

辽东系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军中高层和朝廷发生间隙,部队就变得不受控制。

勋贵系的武装,情况也差不多。

名义上是朝廷的军队,实际上的一线部队指挥权,都落入了一众勋贵将领手中。

勋贵系四大巨头,只是这个利益集团的推出来的盟主,全靠威望约束一众小弟。

出手打压勋贵集团,就相当于站在了这几十万军队的对立面。

一旦政治游戏失控,这颗雷爆炸开来,大虞朝都得灰飞烟灭。

如果永宁帝精明一些,看到了这些弊端,就该全力压制文武矛盾。

加强对勋贵系将领的笼络,玩儿内部权力制衡,以维系脆弱的平衡。

纵使册封勋贵镇守边界,也要等到论功行赏之后。

正常情况下,还要搞一场盛大的政治作秀,把面子给足了。

像现在这样急匆匆的下旨,前面的功劳都没给出一个说法,落入外界眼中就是皇帝薄待功臣。

受委屈的可不光李牧一个,下面的一众将领,全部都没有获得朝廷论功行赏。

或许未来会补上,又或许是直接被遗忘掉,总之这些都是很伤人心的。

小插曲结束,李牧当即下令加强对安南的攻势。

册封诏书明发天下,就没有收回的道理。

尘埃落定,以往许多不能干的事情,现在都可以悄悄展开。

相较于总督,都护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地方上的政务,也无需时刻向朝廷汇报。

……

“杀!”

随着主帅一声令下,安南地区战火再次燃起。

在战功的刺激下,士兵们爆发出了无与伦比的激情,很快就将安南王的势力范围,压制到了西北一隅之地。

“将军,该做出抉择了!”

听到老友的催促,黄星文的眉头紧锁。

局势的恶化速度,超出了所有安南人的预料。

虞人似乎转了性,一心想着把他们消灭。

为了结束战争,安南王都愿意割地赔款了,还是不肯罢休。

“哎!”

“国事多艰,我怎能在此时背弃陛下!”

黄星文摇了摇头说道。

对虞军的劝降,他也曾动心过。

可是这些家伙太过傲气,一点谈条件的余地,都没有给他留。

理智告诉他,现在就算投奔过去,依旧无法获得敌人的信任。

别说是保住现在的位置,恐怕想要留在军中都难。

“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现在的安南国,就剩下西北这一小片地方。

为了筹集钱粮,民间早就不堪重负,造反都成为了常态。

以宣光地区为例,大军撤离过来不到半年时间,当地户口就减少了一半。

如此倒行逆施,如何能够长久啊!

将军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麾下的儿郎们考虑。

自大战爆发到现在,安南国已经打光了一代人,现在连合格的兵员都难以凑齐。

继续抵抗下去,虞军必定大开杀戒,实非天下之福。”

叶泰鸿继续开口劝说道。

西北各省多是贫困山区,当地物产极其有限。

安南王现在的实际控制区内,人口不足百万,其中外来人口就超过三十万。

除了要养活十几万大军外,还要养活官员、贵族们的家属,沉重负担压的百姓苦不堪言。

穷兵黩武到了极致,稍微有点儿理智的人,都知道这种状态下的安南国无法持续。

“叶先生,非我黄某人不知好歹,实在是我黄家世受国恩。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当与陛下共赴国难。”

嘴上说的感人,可眉宇间的表情,还是暴露了黄星文内心的动摇。

真若是要和安南国共存亡,根本不会在这里撕扯,早就下令斩杀使臣以表忠心。

“将军,真乃忠义之人。

不过效忠的对象,却是错了。

自秦汉以来,安南就是中原王朝的一份子,一直到唐末乱世,才脱离出来割据一方。

现在天下再次回归一统,乃大势所趋。

跟着胡逆负隅顽抗,除了祸国殃民之外,与江山社稷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天下大义和个人私义面前,还请将军以大局为重。”

叶泰鸿语重心长的说道。

事实上,在几个月之前,他也是安南国的忠义之士。

立场突然转变,纯粹是虞军打的太猛了。

尚未反应过来,就变成了大虞的百姓。

想要殉国,却被身边人给劝住了。

为了抚平了内心的不安,在历史书中,他很快找到了心灵支柱。

安南成了中原王朝的一份子,他的行为就是在维护王朝统一,这是天下大义。

所谓背叛,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甭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自己是深信不疑。

靠着这套理论,他很快受到了虞军将领的赏识,成为了大虞体系中的一员。

期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说了无数安南官兵投降大虞。

宣光久攻不下,叶泰鸿和守将有旧,就主动请缨充当使臣劝降。

“罢了!”

“一切罪责,本将一力承担。

为天下苍生计。

本将愿率领城中守军,为天下一统做一份贡献!”

迟疑了一阵子后,黄星文语气沉重的说道。

原本他是想要讨价还价,获取更多利益的。

可惜虞军不吃这一套,想要荣华富贵,那就加入仆从军到战场上去取。

想要一下子身居高位,那是不可能的。

安南都护府不养闲人,在证明自己的价值前,他们这种降臣什么都不是。

更好的待遇没有争取到,反倒是他被叶泰鸿的大一统理论,给说服了。

给自己的行为,套上了一层神圣外衣之后,投降的心里障碍一下子没啦。

“将军弃暗投明,实乃天下之福。

待天下重新统一,论功行赏之日,定然少不了将军的一份。

……”

各种漂亮话,从叶泰鸿嘴中不断冒出来,直接把黄星文吹捧成了当代圣人。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架不住好用。

类似的一幕,不断在西北地区上演。

原本属于安南王的基本盘,正在被逐渐蚕食。

在生死存亡面前,越来越多的安南官兵,认同了“大一统理论”。

最直接后果就是安南王控制的地盘,在劝降浪潮中,急剧缩小。

奠边府,安南临时陪都。

看着手中的情报,胡新波眉宇间的愁容,就没有断过。

层出不穷的叛徒,各种讨伐檄文,让他心神憔悴。

手下人的背叛,给他带来的打击,比战场上的失败都大。

“诸位爱卿,朕真是残暴之君么?”

胡新波的问话,把众人吓了一跳。

最近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太多,国王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貌似也很合理。

“陛下,乃一代明君,岂能和残暴扯上关系!”

陈景福当即反驳道。

吹捧胡新波是明君,肯定是在瞎扯淡。

真要是一代明君,也不会把安南国搞得奄奄一息。

可若说他是暴君,那又未免太过了。

继位之后,他就干了一件大事——发起和大虞之间的战争。

可在这场战争中,他只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就算他不主动北伐,大战还是一样会爆发。

真正的错误,不在于他干了什么,而是战场上表现的太菜。

乱世之中,菜就是原罪。

“呵呵……”

“这世上,哪有把国家搞得山河破碎的明君。

都到了这种时候,诸位爱卿没必要藏着捏着。

有什么心里话,大家尽管说好了,朕承受的住!”

胡新波的笑容,让众人毛骨悚然,一时间居然无人接话。

不过很多时候,不回答本身就是一种表态。

“诸位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了。

看来大家是把国内的烂摊子,全部算到了朕头上。

可谁记得去年北伐大虞前,举国上下都嚷嚷要战的?”

胡新波嘲讽道。

举国上下都支持的战争,因为吃了败仗,黑锅直接落在了他的头上。

稍微有点儿份量的大臣,在投降虞军之后,都会发一份《讨伐胡逆的檄文》。

如果全是污蔑他的内容,估摸着他也不会动容,毕竟叛徒的话不足为信。

遗憾是这些檄文,内容全部都是记实写法,并没有对他抹黑污蔑。

谎言伤不了他,真相才是杀人诛心的利器。

“陛下,现在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

刚刚收到虞军那边传来的消息,大虞皇帝在安南设立了都护府,册封汉水侯世代镇守安南。

几乎可以确定,大虞朝廷是不准备和我们谈判了。

和谈的大门被关闭,唯有决死一战。

考虑到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直接和敌军硬碰,不是什么好选择。

臣建议,想办法把老窝宣慰司和缅甸王国拖下水,扩大战争范围。”

陈初阳上前一步说道。

对安南王的矫情,他直接选择了无视。

敌军都快要打到家门口,再不想办法应对,就要亡国了。

这种要命的时候,再去纠结责任分配,那就是自取灭亡。

“哦!”

“看来朕真是乌鸦嘴,当初吓唬老窝宣慰司那帮土司的话,居然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

既然挡不住虞军,那么我们就继续转移。

邻居们害怕得罪大虞,不肯出兵帮我们,那就把战场放到他们境内去打。

传令下去,朕要讨伐老窝宣慰司。”

胡新波霸气的发布了战争宣言。

这一次,没人出来劝阻。

打不过虞军,那就只能去欺负更弱的。

西北几个省的资源,都被他们榨干了,不想办法开源,大家都得饿肚子。

至于这么干的后果,那是活下来之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