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惊艳呢?
大概就是郑小龙看过《编辑部的故事》剧本之后的那种心情。
哎呦。
好!
太好了!
而且更让郑小龙意外的是,这剧本居然还有冯晓刚的参与。
他和冯晓刚早就认识了。
而且特别熟。
那还是几年前,冯晓刚去医院找朋友玩,结果见着一个年轻女孩,顿时被迷住了,觉得这女的挺漂亮的,很会抽烟,真有个性。
冯晓刚当时就想“勾搭”一下她,就四处打听这个女孩的消息。
最后打听着了。
这女孩叫王小平,刚从国外回来,只不过这个女孩已经有男朋友了,而且她的男朋友更牛,是京城电视剧艺术中心的郑小龙。
冯晓刚当时一听,心思就变了。
从追求王小平转成了“追求”郑小龙。
当然了,这个“追求”更多的是巴结,他也知道郑小龙背景深厚,资源和人脉都是他梦寐以求的,而且这个人也是人中龙凤,是北大毕业的高级人才。
于是他整天待在郑小龙身后,谈理想,谈工作。
后世有人问郑小龙,为了调进中心,冯晓刚是不是经常请你吃饭?郑小龙笑呵呵说,他哪有钱请我吃饭,都是我请他吃饭,他请我吃饭,都是他们家做饭请我吃,我请他都是下馆子,他还是跟我媳妇借钱买的摩托车。
冯晓刚当时还有一梦想,就是在路边盖一大炮楼,收过路费,然后把花姑娘的通通拉进去,干嘛呢?伺候郑小龙。
这事儿是郑小龙自己说过的。
总之,冯晓刚和郑小龙的交情就这样一步步建立起来了。
另外呢,冯晓刚这人特别会巴结人,嘴上功夫是一绝,最擅长就是趁你不在场时,在朋友面前讲你的好话。
据说他靠这一招,在饭局上拿下过不少大佬。
王硕就是这么被拿下的。
当年有人让冯晓刚评价王硕,冯晓刚直接来了一句:抬头望见北斗星。
王硕其实是一腼腆大男孩,哪受得了这个,虽然一开始对其貌不扬的冯晓刚没有好感,但对他的马屁功夫太上瘾了,用王硕自己的原话说就是:冯晓刚的话让人听着太舒服了。
总之,凭借着冯晓刚的这套嘴上功夫,再加上冯晓刚成天的巴结,最后郑小龙架不住他的软磨硬泡,这才帮他调进了电视剧艺术中心,做了一名美工,与影视圈正式接洽。
说是美工,其实剧务、场记.都干过,都帮忙打下手,还当过演员。
没错,演员。
电视剧《凯旋在子夜》,有个角色是一上场就被击毙的国外军官,有人跟冯晓刚开玩笑说:你长得特像国外坏人,不演这个可惜了。
于是,冯晓刚就自告奋勇地演了这个坏人。
郑小龙本以为,冯晓刚这人会跟着他就这么混下去。
有这么个人在身边,他也怪舒服。
就说拍《大林莽》的时候,天气热,冯晓刚就天天给他提前铺好崭新的芭蕉叶,让郑小龙能坐在上面安逸的看剧本。
有这么个人天天伺候着?能不舒服么?郑小龙是真感受到了那种旧社会里老爷被下人伺候着的美好。
结果前段时间冯晓刚忽然来找着他,说不干了,要换个工作。
郑小龙没想到,他换的这个工作,就是在江弦手底下编剧本。
而且写的还真挺不错,非常的创新。
情景喜剧,这种模式在这会儿的中国还从未有过,而且台词写的也非常俏皮,不跟以前的电视似得,总是一板一眼的装模做样。
就那么一间平平常常的小屋,几位忙忙碌碌的人,这就成了一部剧。
总之,郑小龙拿到剧本以后,当即决定,将拍摄提上日程。
“海马”那边叫苦不迭,都说写不出剧本,来不及写。
郑小龙也不介意,非常大胆的做了个决定:“边拍、边写、边播!”
总之先拍几集试着播播看,毕竟是新的电视模式,如果不行的话,那也不用再耗费力气折腾。
“江老师,这边这边。”
这天,郑小龙带着江弦和海马的一帮人来到一间招待所。
冯晓刚一见着郑小龙还是非常热情,嘘寒问暖的。
郑小龙见他还是跟条“狗”似得鞍前马后,也非常感动。
不过让郑小龙很有触动的是,在场这些人里头,冯晓刚伺候最热情的还是江弦,其次才能轮着他。
他叹一口气。
总归不是自己的兵了啊。
一帮人一边上楼梯,郑小龙一边和朱琳打招呼。
“朱琳老师,真没想到今天您会过来,前段时间《红楼梦》我一直看呢,您演的真好,给秦可卿演的从书里活过来了一样。”
“您太客气了。”听着郑小龙的恭维,朱琳只是微笑。
说话间,几人一块儿来到一间会议室,里面坐了挺多人,都是《编辑部的故事》目前的主创团队。
“这位就是江弦同志。”郑小龙拉着一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过来给江弦介绍。“这是赵宝刚。”
江弦看了这人一眼。
又白又瘦,看着跟小白脸似得。
这是赵宝刚?
赵宝刚不是方方正正、一脸横肉么?
“老赵?”
说话间,朱琳从江弦身后探过头,看着赵宝刚露出喜色,“哎呦,真是你啊,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你。”
“朱琳同志,哎呦,我也没想到啊。”赵宝刚一脸惊喜之色,“咱都好多年不见了吧?”
“是啊,好多年了都。”
朱琳一边说着,一边给江弦介绍,“老同学,当时都在北影业余表演班学习过。”
“啊?噢。”
江弦很快反应过来。
光记着赵宝刚是导演了,忘了这厮在导演之前的身份。
他其实是演员!
赵宝刚是工人出身,16岁就当了翻砂工,不过在沉重的劳动之余,他还是个“文艺积极分子,没事儿就去学话剧、去工人文化宫练美声,年年都参加厂里的文艺汇演。
后来北影的业余表演班招人,赵宝刚就考上了,和张光北、李诚儒、朱琳他们成了同学,也从工人成了一名演员。
“你演的那《红楼梦》我都看了。”
赵宝刚说,“我们全家都看了,都说你那角色演的好,哎呦,你说你,现在发展的可真好,塑造了那么多的经典角色出来。”
“哎呀,老赵你太客气了,我就是运气好一点,都是老同学,别说这个。”
“唉,我跟您不一样。”
赵宝刚叹一口气,“你们来这表演班,其实本质上是来‘镀金’的,是来补充专业文化的,我呢?是靠着进了这个班,这才有机会踏上表演道路的起点。
也不是说,上了业余表演班就能成事,但重要的是让我们入了表演的门。
记得当时我们一毕业,李苒苒那些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一些导演、推荐到一些组里了。
你说要是不上那个班,不认识那些老师,这些老师也不会给你推荐,就靠我自己到社会上游荡,哪能接着戏。”
“唉,这些事儿.”
“咱们时间紧张,朱琳老师、宝刚同志,我还是先给介绍一下吧。”
郑小龙一脸歉意的打断俩人的叙旧,“咱们这部《编辑部的故事》,导演是咱们艺术中心的主任鲁晓威同志。
不过鲁晓威同志呢,手里还忙着一部戏,也是咱们中心的,叫《便衣警察》,分身乏术。
他就推荐宝刚同志过来暂时替他担任导演,导演呢还是鲁晓威同志,赵宝刚同志是‘导播’。”
“哦,好好好。”
“您别不放心,宝刚同志呢嗯?”郑小龙说到一半愣住。
他还有些担心,江弦会不放心赵宝刚的执导水准,毕竟这是个半道出家的野路子,比不上正经导演。
所以郑小龙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说辞,如果江弦有情绪,他就把中心人员紧缺,没有好导演的情况和江弦讲明白,寻求他的理解。
但让他意外的是,江弦丝毫没有在这件事上在意。
太诡异了!
郑小龙还没来得及仔细琢磨一下这件事,就听到江弦的催促。
“小龙,时间紧张,咱们开始吧。”
“哎,好。”
今天过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试角儿。
“咱们今天一共试六个主演的角色。”
郑小龙给大伙说,“很多人可能才刚看过剧本,不熟悉这六个角色,这个不要紧,我闲着没事儿给编了个顺口溜,总结了一下人物性格。”
“还有顺口溜?”朱琳听得乐起来。
郑小龙取出稿子,照着念了一下。
“这六个角色分别是:
幽默前卫又嘴碎,知心大姐李冬宝;
伶牙俐齿有腔调,自视清高的戈玲;
抠门窝囊不惹事,同情泛滥刘书友;
马列主义口头挂,庸俗老派牛大姐;
唯利是图日夜忙,见风使舵余德利;
忠厚老实靠得住,遇事不慌陈主编。”
“哈哈哈。”
屋里都有点绷不住,齐齐乐起来,郑小龙也不介意,等大伙儿笑完,就开始了今天的试戏。
江弦手指有节奏的敲在桌上,看推门先进来一个身材精瘦的年轻人,外形不算出色,模样不是纯粹的清秀,非要说的话就是带着几分雅痞劲儿。
“怎么是他?!”
江弦正惊讶着,年轻人啪嗒给座位上的人鞠个躬:
“各位老师好,我叫王志文,北影表演系84级学生。”
郑小龙朝赵宝刚和江弦看过来,和他们交换个眼神,“念段台词吧。”
“好。”
王志文紧张兮兮的拿起台词念了一段,朱琳听得微微点头,小声在江弦耳边说了一句。
“小朋友台词功底不错。”
“.”
江弦心说这是不用说的。
这位可是公认的“台词之王”啊。
“就是这形象不太过关不太适合演戏。”朱琳又紧接着来了一句。
“嗯。”江弦附和点头。
王志文其实形象不差,不过实在不符合现在的主流审美。
而且他来竞争的角色是李冬宝。
李冬宝这个角儿是谁的,江弦心底早就有了不二人选。
他也想捞一把王志文。
可惜现如今还不到他出来的时候。
他这部《编辑部的故事》是一定要一炮打响的,一步都不能有差错。
至于王志文。
嗯,再练练去吧。
几位老师商量几句,让王志文回去等待结果。
王志文是个人精,大概猜到了什么,垂头丧气的出了门。
之后又进来几位,都不太能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很快就有一名女演员得到了赵宝刚、郑小龙以及海马很多编剧的认可。
“我叫吕利平,上影厂的演员,参演过吴天明导演的《老井》。”
“利平同志啊,很高兴见到你!”
话说自从吴天明上任西影厂厂长以后,就是佳作不断,快把曾经年年拷贝垫底的西影厂弄成了养鸡场。
《老井》就是今年他们西影厂丢出的一部大动作,一上映,不仅票房表现良好,还收获了国内影评人们热烈的讨论。
最近还准备送去日本参加东京电影节。
所以一听是《老井》的演员,包括赵宝刚和海马在内的所有人都对这位吕利平很有兴趣,虽然她在片里只是饰演了一名女配。
“老张应该认识吧,都是一个剧组的。”海马的人cue了下张艺谋。
因为张艺谋是这部《老井》的主角儿。
当时吴天明为了拍摄电影《老井》,广发英雄帖寻找男主角孙旺泉,可能因为张艺谋长得就像农民,于是最后选中了报名的他。
说起来,吴天明确实是个好人。
听说拍完《老井》以后,吴天明得知拍摄地的村庄修路缺少资金,于是慷慨解囊,直接捐了自己影协终身成就奖的10万元奖金,又跟海尔集团争取到20万元捐款,东奔西走,最后一共投资50万,给当地修好了这条水泥路。
这还是这年代的50万,不是一笔小数目。
回到会议室。
吕利平来试的角儿是戈玲。
郑小龙让她念了一段戈玲的台词,听完以后,不只是赵宝刚和郑小龙,就连“海马”的人也都觉得她很不错。
“这个女演员可以。”
“有模有样的,长得也挺不错。”
“是啊,不愧是上影厂的演员,不知道有对象没。”
一屋子人都对吕利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除了江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