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喜唐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长安城的热闹让百姓们津津乐道了好长时间。

当衔泥的燕子用嘴巴一口口地叼起湿润的泥土,然后飞回自己选择的屋檐下开始筑窝准备生儿育女时……

长安的花生种植开始了。

前几年花生种植除了仙游县,周边二十多个县并无大面积种植。

种子少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百姓们的现实。

不能说他们现实。

而是生活让他们不敢有试错的机会。

土地是大事,家里的土地就那么多,少种一亩,家里就少收一亩的粮食。

要是碰上灾年,这一亩粮食可能就是命。

大门大户就不担心这一亩两亩地的损失了,他们地多,少收这一两亩影响并不是很大。

这就跟穷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难出头一样。

富家子弟有本钱有无数次试错的机会,穷人家的孩子一旦错了,那就再也没翻身的机会。

会让整个家雪上加霜。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是当家作主,而是如父辈一样为家拼搏。

和勋贵他们比不了。

勋贵家的孩子十多岁就已经在琢磨人性了,二十岁就能管一个县,穷人家的孩子还在想今年地里种什么好。

所以,穷人家做事就必须现实一点,就必须看到甜头。

有了甜头之后,他们才敢去做这件事。

花生也一样。

去年年底,长安东西两市的花生油是真香,价格也是真的贵,名字也是好听又好记。

叫什么长寿油。

知道这油是怎么来的,大家的心思就动了。

所以今年的天气才一暖和,有种子的百姓就开始种植了,希望年底赚一笔钱。

也是到了今日,花生的种植才算是真的推广开来。

但这还是只是长安这块地方。

真的要推广到整个大唐,没有七八年时间是不行的,根本就做不到大家一说好,全部都开始种。

消息传播太慢了。

今年仙游准备把空余的土地全部种上花生。

在颜白的带领下,颜家小辈加上几个弟子的孩子都来了。

李元嘉的两个孩子都来了。

颍川郡王李训,这个是李渊封的,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他就给孩子的爵位定好了。

老二武陵郡王李谊,这个是李二封的。

李二这个人对弟弟其实很大方的,只要不造反,弟弟的要求他都会尽量满足。

边上的那个和李恪长得差不多的是李仁,李恪的长子。

他遗传了他父亲的帅气面貌,但没有遗传他爹的武勇。

书念的是很好,但在书院天天挨打。

就这,他还敢给自己起名字叫做颜第三。

把尉霖气的恨不得把毕生功力都传给他。

李仁身边挑着担子的是李泰家的李欣。

至于李欣边上的那个小娘子颜白不想说。

那是李欣这孩子未来的王妃。

颜白不想说的原因是李家这辈分真是乱的人头疼。

那小娘子是临川公主和驸马周道务之女,临川公主是李泰的妹妹。

虽然不是长孙皇后的子嗣。

但和李泰却是同一个父亲。

孙神仙都说了很多次不要这么搞,子孙容易不长命。

李二是嘴上说着知道了,但还是好像什么都没做。

这要生出来一个畸形儿是不是又是什么上天的警示?

宫里不是没有畸形儿,而是夭折的多。

好在如今李承乾是个听劝的,他在改变这种联姻的方式,等到了李厥这种联姻基本就不会在有了。

再往远就是萧家娘子,和时不时揉腰的薛之劫。

薛之劫要走了,等授勋的玉册下来,他就要去登州了。

他要负责登州口岸的诸事,为期五年。

这想必也是李承乾的安排。

他在用新贵继续压榨山东道那帮子人的生存空间。

长江以南李承乾也没放过。

管齐已经走了,自愿请命去浙江道,在钱塘当御史去了。

李承乾的这一手可以理解是在防着许敬宗,也可以理解他准备开发南域了。

颜白搓了搓手上的泥,继续干挖坑的活儿。

趁着今日孩子多,颜白准备一口气把活儿干完,全都准备种植花生。

这几个孩子跟颜白年轻时候一样,不喜欢待在地里。

除了颜韵和晋阳有些耐心,其余个个嘟着嘴巴。

干个活儿跟写作业一样唉声叹气。

颜白那时候不喜欢种地。

现在也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还是辞官了,没事的时候总会到地里晃悠一圈。

不晃悠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二囡直接不下地,站在田埂上当指挥。

李元嘉没来,李厥给了他好多钱,他现在还在搞幼儿园。

这个时代就这点好。

对外面承诺的事情,头拱地你也要完成,地位越高的人越是如此,你做不完,你的子孙接着做。

裴行俭也来不了。

他如今去了兵部,开始着手处理兵部的事宜。

官职还没下来,因为朝廷才把五品以下的官员任命安排下去。

等五品,四品这些官员安排完了,爵位和赏赐才会下来。

“二囡,你就看着?”

二囡拍了拍自己的肚子,笑道:

“师父,徒儿我这还是有喜了,找孙神仙也看了,好可惜,这次不是男孩,是一个赔钱的!”

“呀~~~哎呀呀~~~”

“反了,反了,你给我站着,我倒要问问你谁告诉你的赔钱货,二囡别跑,你看我把你的腿打断不!”

颜白还没说啥,裴茹忍不住了,呀的一声起身就朝着二囡冲去,一边跑一边骂。

二囡拔腿就跑。

要是被师娘裴茹抓了,身上绝对有青印子。

师娘打是真的打,就跟打颜韵一样,那真是当亲儿子打。

二囡怪叫着跑开。

庄户们见状拄着农具嘻嘻哈哈的看着热闹。

这场面又不是一回两回了,大家都习惯了,谁家没有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谁又不是没打过孩子。

“娘,太上皇来了!”

“谁来了也不行!”

“真的!”

裴茹扭头一看,惊的险些喊了出来,果然是太上皇来了。

李二来了,除了衣服不合时宜,倒真的像一个老农,时不时的弯腰捏碎一颗土疙瘩,时不时的举目远眺。

如今的李二已经很老了,腰都直不起来了,已经开始脱发,牙齿也开始脱落。

因为他吃过丹药,他的牙快掉完了,因为这个原因,李二就很少豪爽的大笑过。

直到这个时候裴茹才想起来。

前些日子太上皇来楼观道院祭祖之后根本就没有离开,一直住在道院中。

其实这个时候,李二手中的权利还没交完。

对李承乾而言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父皇?”

“喊阿耶!”

“阿耶!”

“诶!”

晋阳喊,李二笑。

也唯有晋阳能让李二真正的开心。

到目前为止,长孙皇后生的几个孩子也就晋阳让李二省心。

“陛下!”

李二扬开手心的泥土,笑了笑:

“农家肥浇灌出来的土地就是不一样,我大唐要都是这样的土地就好了!”

颜白不知道李二感悟伤怀到底要说什么,笑了笑,也不敢吭声,这是在官场上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贸然搭腔,事说不定就落在你的头上了。

“江南道遭灾了,开春比以往晚半月,钦天监说今年夏日还会有洪灾,秋收怕是够呛了!”

颜白深吸一口气,大唐太大了,几乎年年有灾,但能让李二放在心上,那这灾祸怕是不小。

李二望着颜白,喃喃道:“墨色,你说我大唐如今有花生,有蛇瓜,每年也都是低赋,为什么粮食还是不够吃!”

“听王玄策说,在天竺那边,他们的稻米一年四季都可以种,土地富饶且辽阔,为什么我大唐就没有呢?”

颜白还是猜不准李二要说什么,硬着头皮道:

“臣觉得部分原因是生产力落后,另一部分原因是粮食的产量低,臣......”

李二闻言直接打断道:“什么是生产力?”

“这个.....这个,生产力就是.....”

李二似乎没有耐心,不等颜白把话说完,直接摆摆手打断道:

“写折子吧,写的细一点,就跟以前一样,你已经很多年没写这样的折子了,以前的心气都跑哪里去了呢?”

不等颜白拒绝,抓了一把花生搁在手心,扭着头就走了。

“小龟,跟我走,明日跟我回长安,我教你去骑马!”

“哦!”

望着李二搀扶着晋阳离开,小龟跟在后面,颜白决定还是要把开海运的计划说出来。

大唐的南边有无数的小国,可以去抢一波,如果有可能说不定以后环游世界,把南美洲的那个东西带回来。

土豆不奢求,木薯这个好东西应该可以解决饥饿的问题。

李二的一番话搞得颜白也没有种地的心情,把锄头往颜韵手里一塞,颜白准备回去骑自行车。

虽然颠的屁股疼,死沉死沉的还费劲,但顺着坡往下冲还是很有感觉的。

唯一不好的就是容易出事。

李敬业见颜白骑心里火热,偷偷的骑直接冲到河沟子里面去了,摔折了一条胳膊。

自行车推出来,小河边的水泥路就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在惊呼声中颜白呼啸而过。

李二站在桥边的小院二楼,听着叮当响,眼睛瞪的大大的。

“造孽啊,这真是一个败家子,这些铁最起码能做三把横刀.....”

下坡容易上坡难,李仁撅着屁股帮颜白推着车,一边推一边低声哀求道:

“先生,让我骑一圈吧,保证不弄坏.....”

(pS:亲爱的书友们,本书再有几日就完结了,目前在写第二本书的大纲,是写晚明,为什么写明,是因为遗憾太多了,就幻想着弥补一下遗憾。

到时候书里会缺很多人物,恳请各位赏几个人物名字,现在不发名字哈,发了我脑子记不住,到时候我会找大家要!)

(主页点个关注拜托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