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带着荒田回过去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哎,可惜,喜子和秀娥都不在这里,也不知道他们在那里过得好不好。菜吃得习惯不习惯。”

吃着饭,母亲王秋菊看着儿孙都在,就缺了老三家的,心里不免一阵的感慨。

毕竟十几年了,第一次正式过年。

杨小乐则是笑了笑:“妈,放心好了,喜子不会缺吃的。”

这话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是安慰。

只有大哥知道,老二既然说这话了,那肯定有安排。

母亲见状叹了口气,随后笑道:“好了,吃我们的!”

杨小乐则是端着杯子,笑道:“来,大家一起举杯,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众人笑着一起举杯。

……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一家大型咖啡厅里。

一群来自东方的二十多名华人面孔,正围着两张桌子。

此时一名华人男子看着众人笑道:“各位同胞,我们老板也是内地过来的,知道今天是除夕夜,大家都是同胞,所以特地准备了一桌年夜饭,大家不要拘束,吃好喝好!”

“谢谢老板!”

众人闻言一阵的高兴。

这些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

菜也是一样各地的都有。

四川的回锅肉、安徽的臭鳜鱼、四九城的熘肉段、沪市的红烧肉,广东的佛跳墙。

喜子和赵秀娥也在其中。

他和赵秀娥也是在这里工作的。

只不过让两人奇怪的是,来了这里几乎是没什么活做,而且他们偷偷看书学习交流英语也没人管。

因为他们还要在这里进行三个月的英语强化训练。

期满三个月就要分配到全国的各大学校。

而他和赵秀娥就是在这学校培训,以后也是在这学校里上课。

至于小丽,则是和另外一半的人去了另外一所大学培训,学习英语。

赵秀娥一阵奇怪:“喜子,你说这老板是男的还是女的啊!怎么会让你做副店长?没听过店长还有副的啊!”

喜子笑了笑:“具体的我们哪里知道啊!吃饭吧!”

想到出国之前二哥说的话,他已经猜测到了这可能是二哥的手笔。

只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二哥的能量这么大了吗?

赵秀娥闻言也就没说什么。

一起在那里吃着饭。

至于这52人中的另外一半,也同样欢聚一堂。

店铺里其他人都下班了,只有一个华人店长。

喜子将刚刚发的工资拿了出来。

说道:“好了,今天发工资,还有什么年终奖,大家把工资凑一下,分一分。”

众人正在吃着东西。

闻言纷纷将钱给拿了出来。

“我的235美元”

“我的368”

“345”

最后是喜子,几个在咖啡厅里工作的人。

一共五个人。

“我的是860”

“我的也是860”

四个人都是六百多。

喜子拿着自己的钱说道:“我的是1800。”

众人闻言哪怕是刚刚已经看着店长发工资也是惊讶得不行,

他们在其他的店里工作,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四百。

而这里的平均工资是860美元。

他们这些人只能拿三四百,毕竟不是全日制的,只是临时工而已。

但是喜子却能拿这多。

一个是他副店长的工资就是1200,半个月的年终奖600,一共1800美元。

喜子将所有的钱集合在一起,开始分了起来。

还预留了不少,准备支援另外一个学校的学生。

毕竟他们不知道其他学校的学生怎么样了。

有的人面露愧疚。

因为有的人交流实在差、英语一塌糊涂,加上现在美国的经济也进入萧条时期,有不少人没人要。

喜子见状笑道:“我们既然来了这里,那都是一体的,没有工作的人,就把时间挤出来好好学习。”

知道有人心里有压力。

都能理解。

钱分完了以后,众人继续举杯一起庆祝在美国的第一个春节。

……

杨小乐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自然是发红包了。

大哥家三个,喜子家两个,自家两个。

一共七个孩子。

杨小乐则是乐呵呵拿了一个铁盆,直接扣在地上。

笑道:“来,来,来,给爷爷奶奶磕头,一个头一毛,上不封顶。”

夏天见状嘿嘿一笑:“二叔,真的假的?我算不算?我还没工作呢!”

一般只要没工作的人,过年都有红包。

杨小乐乐呵呵地笑道:“算!一人先给你们两块钱,剩下的谁嗑的多,谁拿的多!”

其他人都是笑呵呵地看着。

夏天很像喜子小时候。

乐呵呵地过去,对着自己妹妹说道:“小秋,你给我数着啊!”

小秋此时也笑得不行了。

闻言看向了自己二叔,意思是行不行?

杨小乐笑着点了点头:“行,你给他数,你做裁判。不过先说好啊!声音不响可不给钱啊!”

后面自然是对夏天说的

夏天乐呵呵地答应了下来:“二叔,您可是大领导,这么多人看着呢!一会可别钱不够啊!”

“放心!磕多少给多少。”

听到这话,夏天乐呵呵地笑着答应了下来。

咣咣咣的磕了起来。

“1”

“2”

……

小秋在那里数了起来。

磕头对脑供血可是影响的,没一会儿就头晕了。

“75”

“76”

“不干了,够本了。”

夏天喜滋滋地站了起来。

杨小乐拿着钱笑道:“算你80下,给8块钱。”

夏天接过钱,吐了一口唾沫,在那里清点了起来。

现在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十左右。

十几年了工资没涨过,甚至还不如65年。

这一下就是十块钱。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

小秋和杨卫兵。

一人拿了几块钱。

接下来自然是自家的。

同样都是磕的咣咣响。

最后是喜子家的小米。

杨小乐看着小米,笑道:“小米,让你弟弟数!”

小石头已经五岁多了,数数也会。

只不过不是很熟练。

对于这一代的小孩子,杨小乐没有像要求其他家一样进行学前教育。

没必要。

甚至幼儿园也没去上,哪怕他们给得起。

这一代的孩子,只要上学认真,然后学一点课外的技能就行了。

将来大学肯定是没问题的。

小米答应了下来,开始磕头。

而小石头自然是在那里报数。

可是到了三十以后就不行了。

“30”

“40”

……

“100”

大人见状都是乐呵呵地笑着,也没有去指正出来。

小石头数到100就停了下来,看着众人。

杨小乐见乐呵呵地将钱给了小米。

“来,你的十块钱。不过以后弟弟这数学你要好好教一下啊!这要是上学的时候可不行啊!”

小米乐呵呵地接了过去。

夏天见状不满地说道:“二叔,小石头数的不对!”

杨小乐则是乐呵呵地说道:“是不对啊!小时候没上过学,你都上大学了,能一样嘛!”

这话让夏天翻了翻白眼。

接下来是石头。

磕了几个就没磕了。

杨小乐给了钱以后,又给其他人补了两块钱,夏天补了5块钱,笑道:“这下行了吧!”

夏天见状这才乐呵呵地接过钱。

众人见状自然不会生气。

本来就是热闹气氛的。

孩子们见状拿着提前做好的酒盒子灯去其他家“吃岁”去了。

其他家自然也有过来的。

一时间热闹得很。

杨小乐这才看看时间说道:“迎春会就要开始了,我们先过去吧!”

家里人多,但是架不住领导多。

一人多弄几张票,一家人都过去了。

特别小的孩子也不要票,只要不占位置就行了。

一群人答应了下来。

锁门出了院子。

……

众人来到大会堂这边,这里已经来了许多人。

政、军、工、机关单位很多都带了孩子过来。

对于第一次春节联欢会,众人都很期待。

座位不在一起,众人分成了三批。

他们主要集中在第1层。

至于最前面的五百个席位自然是重要领导,曲颖赫然在列。

而且那里的位置是圆桌形式的和后面那种排排坐不一样。

杨小乐带着孩子坐在了中间的位置,看着会场上热闹的景象。

这台晚会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届“春晚”,不过,因为1979年全国的电视机不过485万台,没有产生社会影响。

执行导演一共两个人。

其中之一,正是后世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导演杨洁。

等了好一会,随着主持人报幕,联欢会这才算是开始。

主体是茶话会和交际舞为主。

还有各种表演。

对于杨小乐来说感觉有些平淡,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那是看得津津有味。

没办法,尘封这么多年的思想被打开。

人们都在吸收着这些东西。

要知道,喜子学校里播放了一部外国电影。

这些学生们居然看了整整一夜,足足看了四遍。

可见现在有多饥渴。

杨小乐最爱看的还是相声。

……

两个小时的晚会,愣是没几个人提前离场,都是到了十点以后才算是结束。

回去的时候一路上众人在那里回味着之前的演出。

而让人记忆犹新的除了相声,还有一首:祝酒歌。

几乎人人都能哼几句。

杨小乐则是在那里琢磨着。

要不要买一台电视机。

之前电视机只对机关单位和一定级别的领导。

现在到了他的级别已经可以买了。

也能弄到票。

而且现在电视机也开始对普通民众开放,只不过价格高昂、电视机票难求,所以普及率不是很高。

本来琢磨着弄了电视机的话,到时候全大院都过来看。

到时候不能消停。

随后想想,这个时代不就是这样嘛!

都是爱热闹的人。

除非他是整个大院最后买的人,否则的话,这个情况是没办法避免的。

想到这里,便和曲颖说了一下。

曲颖想了想,说道:“可以啊!你给大院买一个吧!要黑白的还是彩电?彩电不是很好买,我们那边到时候买一个彩电吧!”

“行啊,就买黑白的吧!等过几年了,到时候再换。”

电视机换代是必然的。

先买一个国产的。

到时候自己公司在内地建厂了,到时候弄一台大的彩电。

彩电在70年就已经研究出来了,但是产量太低,所以很稀少。

哪怕是他也弄不到彩电票。

曲颖倒是能弄到。

当然了,这都是明面上的。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商量下来,买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价格在570块钱左右。

……

翌日,大年初一,众人又一起去看庙会。

这么多年了,庙会算是正式开放。

而当天,杨小乐去了一趟百货商店,搬回来一台电视机。

一时间,整个大院又再次热闹了起来。

“秋菊啊!你这辈子是享福了啊!孩子这么孝顺。”

赵大娘看着电视机,心里酸酸地说了一句。

众人都是认可地点点头。

家里这么多大学生。

洗衣机、电视机,普通人都弄不到的东西,使劲地往家里搬。

王秋菊此时笑得嘴巴合不拢了。

“这孩子又乱花钱!”

只能象征性地埋怨了一句。

杨广志正坐在电视机前看着雪花屏幕,在那里吆喝着:“小乐,好了没?”

大哥则是在那里调试着电视台。

“好了,我转天线了啊!有声音吆喝一声啊!”

刘解放则是喊了一声:“你弄啊!盯着看呢!有了就喊。”

随后便安静地盯着电视机。

“滋滋滋~~不见鬼子不挂弦……滋滋”

随着时间电视里传来声音。

“哎,有了,哎,又没有了。”

屋里传来了激动的喊声。

随着杨小乐将竹竿移动,电视里重新又出现了画面。

“哎,好了,别动,别动!”

屋里又传来了激动的声音。

杨小乐感觉差不多了,这才松开。

特地弄的长竹竿,至于举着天线的事情反正他是不干。

回来以后,电视里放着地雷战。

这一部被反复播放百看不厌电影。

当然了,主要原因是现在的电影太缺乏了,港岛的电影引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至少还要一两年才会引进港岛的电影。

曲颖站在那里,也在津津有味地看着。

杨小乐自然是不会去扫曲颖兴致,也在边上看着电影。

一部电影结束,直接进入了下一场。

不过不是电影而是相声。

改开以后的第一条电视广告也是今天,不过不是在四九城而是在沪市。

现在看电视还没有广告,不过也快了。

“走吧,时间不早了。”

曲颖看了看时间对着他说道。

杨小乐嗯了一声,准备让自家的两个孩子一起走,但是看到电视不愿意走了。

最后也就没管,反正这年头的电视到九点半就结束了,不像后世到深夜都还有电视。

碰到稀奇的东西,也能理解。

至于其他人,估计这个时候让他们走也不会走。

两人一起向着家里赶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play
next
close
X